冠病疫情三年期间,本地死亡率逐年攀升,不过,这一数据去年已明显下降,专家认为新加坡整体寿命延长趋势,并没有因疫情而改变。

卫生部发言人星期一(9月2日)回复《联合早报》有关媒体近日报道冠病疫情期间死亡率攀升问题时说,从2020年到2022年,本地受冠病疫情影响,年龄标准化(age-standardised)死亡率攀升,每1000人中的死亡人数分别为5.2人、5.6人和5.9人,但去年已下降到5.6人。从疫情开始到今年6月,本地共有2102人因冠病死亡,其中包括外国人。

发言人说,新加坡一直采用年龄标准化死亡率,而不是绝对死亡率进行长期统计和分析,因为前者剔除了老龄化等对人口结构所造成的影响。

从2013年到2020年,新加坡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同加强预防医学、早期诊断,以及更高质量的疾病治疗方法有关。从2018年到2023年,本地死亡主要原因是癌症、缺血性心脏病、肺炎和脑血管疾病。

专家: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更准确反映实际死亡率水平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古阿烈教授(Alex Cook)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当局采用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能更准确地反映本地实际死亡率水平。

延伸阅读

调查:吸烟率首次低于9% 多项健康指标向好
调查:吸烟率首次低于9% 多项健康指标向好
每三死亡案例就有一人 心血管疾病是本地女性头号杀手
每三死亡案例就有一人 心血管疾病是本地女性头号杀手

他举例,2003年美国侵略伊拉克时,如果按照绝对死亡率来看,处于和平的美国本土反而高于战火纷飞的伊拉克,这是美国老龄人口多导致的。然而,若对比两国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伊拉克显然更高。

“同样的,新加坡也在经历迅速的老龄化,拿我们过去和现在的绝对死亡率进行比较,并不合理。”

古阿烈认为,疫情期间的死亡率上升,只是一个短期的“逆流”,并没有改变国家近年来整体寿命延长的趋势。事实上,新加坡疫情期间的死亡率对人口的整体影响,比其他不少国家要小。

他举例,英国疫情初期时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是2019年的一倍:“然而,新加坡2021年到2022年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与往年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差不多是2015年或2016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