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底起,建筑业者可申请津贴以购买节能器材,最高可补贴七成的费用。

比起传统柴油器材,这些器材最高可减少50%的碳排放量,也能降低施工期间的噪音,对建筑人员和周围居民或业者都有益。

政府在今年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国家发展部开支预算时,宣布把节能津贴(Energy Efficiency Grant)扩大至建筑业,提供津贴来协助企业投资于节能器材。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和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星期五(9月6日)在建设局常年建筑奖典礼上,宣布有关详情。

建筑公司今年底前可申请节能津贴

根据计划,建筑公司可用节能津贴来分担购买节能建筑器材的费用。申请津贴的公司须在新加坡注册和运作、本地持股率需最少三成、至少聘用一名本地员工,以及年度营业额不超过5亿元。

节能津贴将分两个等级:符合基础等级资格的公司购入预先批准名单上的器材时,可获得的津贴最高可达器材价格的七成,但顶限是3万元。这些器材包括电池能源储存系统和电动挖掘机等。

延伸阅读

凹凸之地速建圣淘沙心之音 年度最佳建筑项目奖之一
凹凸之地速建圣淘沙心之音 年度最佳建筑项目奖之一
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助建筑业落实三大转型
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助建筑业落实三大转型

欲做出更大笔投资,以取得更高能源效率的公司,可获高等级津贴,最高津贴额是35万元。用津贴购买的器材无须预先获得批准,但器材使用寿命期间须减少最低350公吨的碳减排量。津贴额将按照所承诺的节能量来计算,或最高达器材价格的七成,视何者为低。

上述津贴金额和比率将维持到2026年3月31日。建筑公司可于今年底之前申请节能津贴,具体日期尚未公布。

中小型建筑公司金利的董事邱荣谦说,业内目前绝大部分器材都使用柴油,但随着本地引进越来越多节能器材,津贴有助降低采购成本,并鼓励业者尝试新器材。此外,节能器材的操作方式和现有柴油器材一样,业者购买后能够直接使用,非常方便。

但邱荣谦指出,节能器材的运作和维修需求不同,比如电动叉车需要充电桩充电,而建筑工地早期没有通电,期间业者或须用柴油发电机才能充电。

他说:“随着越来越多业者使用节能器材,我相信相关设施和服务会越来越完善,形成良性循环鼓励更多业者也改用节能器材。”

建设局将推出建筑脱碳原型设计挑战

另外,建设局将推出建筑脱碳原型设计挑战 (Design Prototyping for Decarbonisation,简称DPfD),通过招标邀请建筑咨询公司和相关业者提出实用的方案。这项挑战将着重于高楼层的办公大楼、酒店和综合发展项目,探讨不同方案对提升能源效益是否实用且有价值。

英兰妮说,本地目前最环保建筑的能源效益已比2005年水平提升72%,下来的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推高和推广脱碳措施。建设局设定目标,包括到了2030年,把能源效益提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