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人口简报》,我国高达五分之一的国人超过65岁,到2030年估计每四名国人中就有一人在65岁或以上。

2021年推出的社区关爱组屋如何为年长国人提供多一个购屋选项,满足他们健康养老、安心养老和活跃养老的需求?

《联合早报》日前与国家发展部、卫生部和建屋发展局联合主办对话会,为公众解说这个结合住宅和看护模式的新住房选项,同时解惑答疑。

钟金生(76岁)的孩子已成年,各自搬出去住,现在家中只有他和妻子。因此,他出席了对话会,想了解社区关爱组屋(Community Care Apartment)是否适合他们居住。

参与活动后,他发现社区关爱组屋适合他们两老安居。除了面积合宜,他也期待居住在这里可以与同辈人用方言交流,并看中基本配套提供的24小时应急服务。

“我太太的健康不是很好,曾经有一晚在家里的厕所跌倒,无力自行爬起来。如果有24小时的应急服务,就能随时呼救,让比较专业的人来帮忙。”

《联合早报》与国家发展部、卫生部及建屋发展局联合主办了对话会,讲解社区关爱组屋这一新的养老住屋选项,共吸引了250名公众参加。(林明顺摄)
《联合早报》与国家发展部、卫生部及建屋发展局联合主办了对话会,讲解社区关爱组屋这一新的养老住屋选项,共吸引了250名公众参加。(林明顺摄)

这场华语对话会8月31日在新加坡报业中心礼堂举行,主宾是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其他嘉宾包括建屋局房地行政与产业司司长陈秋玲、卫生部老龄化策划司总司长李国明,以及飞跃家庭服务中心和飞跃社区服务的高级顾问兼联合创办人凌展辉。

2021年推出的社区关爱组屋采用辅助生活(assisted living)的概念,为65岁及以上的年长者提供结合住家和看护模式的住房,为年长国人提供多一种养老选项。

这也是国家发展部、卫生部和建屋局联手推出的住房新模式。

亲乐龄设施

社区关爱组屋的单位面积为32平方公尺,方便年长者打理。屋内还有许多亲乐龄的设施。(建屋局提供构想图)
社区关爱组屋的单位面积为32平方公尺,方便年长者打理。屋内还有许多亲乐龄的设施。(建屋局提供构想图)

社区关爱组屋单位内部面积为32平方公尺,让年长者打理起来也毫不费力。单位还附有易推动隔板,让年长者可随时将客厅与卧室隔开,以享有私人活动空间。橱柜都是嵌入式,提供充足的储藏空间。厨房也有完善设备。

屋内还有亲乐龄的设施,包括扶手、设有防滑地板的无障碍浴室、供轮椅通行的宽敞大门以及门旁的嵌入式座椅。

此外,在“护理需求者优先计划”下,日常生活活动需要长期性协助的申请者,可优先获得单位分配。

陈秋玲在对话会上表示,除了屋内完善的亲乐龄设施,政府在城镇规划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让每个城镇都能涵盖居民衣食住行日常所需,达到自给自足。

例如,即将在10月推出、位于芽笼(麦波申)的社区关爱组屋,邻近玛达地铁站,交通四通八达。附近有循环路小贩中心、麦波申巴刹与熟食中心以及麦波申民众俱乐部,出行和用餐都近在咫尺,十分便利。

此外,社区关爱组屋周围也增建许多其他亲乐龄设施,如无障碍斜坡道和歇脚处,方便年长者出行。

芽笼(麦波申)社区关爱组屋为第四批社区关爱组屋项目。此前,建屋局已在武吉巴督、女皇镇和勿洛先后推出相关项目。首批的Harmony Village@Bukit Batok,预料今年9月或10月竣工。

李国明表示,有些年长者不想住在养老院,但家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帮助来照顾他们。考虑到这一点,社区关爱组屋将基本服务配套和额外付费的共享看护服务融入在内。

他指出,根据收入测试,居民可获得高达80%的共享看护服务补贴。这让年长者能够更容易获得援助,减轻家庭看护者的负担,一举两得。

独居成新趋势

社区关爱组屋也能够应对时代新趋势带来的挑战。沈颖指出,独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趋势,但社交还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社区关爱组屋的出现,让年长者在拥有自己住屋的同时,还有许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她说:“你可以把社区关爱组屋想像成大学宿舍单人间,无聊时候你可以到活跃乐龄中心与其他‘舍友’交流玩乐,保持头脑灵活。你要参与活动,才能将社区关爱组屋的价值最大化。”

根据建屋局,与其他年长者的住屋选项不一样的是,每个社区关爱组屋的单位都附设护理服务,每一户都需签订基本服务配套。

配套包含一名社区经理管理服务,其中包括基本家居维修、基本健康检查、24小时应急服务等事项。社区经理也负责组织社交活动和节目。

若年长者有更高的护理需求,也有其他服务配套供选择,如共享看护服务、家务打理、洗衣服务、医疗护送、送餐服务等。

“你可以把社区关爱组屋想像成大学宿舍单人间,无聊时候你可以到活跃乐龄中心与其他‘舍友’交流玩乐,保持头脑灵活。你要参与活动,才能将社区关爱组屋的价值最大化。”——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

从养儿防老到有屋养老

飞跃家庭服务中心和飞跃社区服务的高级顾问兼联合创办人凌展辉表示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现在的年长者也与上一代人不一样,对生活素质有更高的追求。在养老部分,他们也希望有更多选项。”

他观察到,在现代社会,养儿防老已经不再是常态,但幸好新加坡“有屋就可以养老”。

他说:“年轻人不与父母亲同住的现象已经渐趋普遍,年长者想要掌握如何度过人生下半场的权利,养老看重的不只是居住环境,还包括休闲健康、学习、医疗等方方面面。”

凌展辉也认为社区关爱组屋有利于创造一个甘榜式的生活方式。他说:“大家可以通过活动认识彼此,守望相助。今天你煮饭给我吃,明天我拿菜给你吃……通过活动增进感情。”

展望未来,沈颖说:“社区关爱组屋才刚刚起步,不会止于四个项目,政府未来的期望是在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社区关爱组屋。为国人提供更多养老选项。”

购屋流程

建屋局将在10月的预购组屋(BTO)销售活动推出芽笼(麦波申)社区关爱组屋。以下是购屋流程:

一、申购者应尽早申请购屋资格通知书(HFE letter),并在9月15日之前提交所有所需的文件

二、发售日后的八天内,在网上提交购屋申请

  • 需付10元行政费

  • 买家必须持有有效的购屋通知书,才能提交购买组屋申请

三、申请截止后八周内,获知申请结果

四、接获成功申请通知的两至三周内选购组屋单位,并签署基本配套合同

  • 需付500元选购费

五、组屋选购后,在九个月内签署购屋协议

  • 需付印花税、律师费用以及10%首付款,可用银行本票或公积金支付

六、领取社区关爱组屋的钥匙

  • 组屋竣工,组屋售价的余款需以银行本票或公积金支付

  • 基本服务配套可以透过银行本票,财路支付和银行转账支付

浏览https://go.gov.sg/ccaforseniors,了解更多关于社区关爱组屋的信息。

【本文由国家发展部、卫生部及建屋发展局联合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