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敢于冒险,愿意走出舒适区和勇敢地面对别人的批评,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一个安全对话的空间。

教宗方济各星期五(9月13日)结束对新加坡的三天国事访问。他离境前的上午在公教初级学院表演艺术中心,与来自不同宗教和背景的本地青年对话时,一再敦促年轻人不要因畏惧而停滞不前。

这名罗马天主教会最高领袖,在脱稿发表的演讲中充分展现了幽默感与睿智。精神矍铄的他与青年对话时,也全然不像在12天里飞了近3万3000公里,在所到的四个国家参加超过40场公开活动的87岁老人。

以意大利语发言的方济各通过随团通译员打趣:“一个只想留在舒适区,过上舒适生活的年轻人会长胖。不要让你的肚子变胖,但可以让脑子更发达。”

在肯定年轻人的批判精神时,方济各也强调批评必须具有建设性,而且在敢于批评别人的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其他人的批评。

延伸阅读

结束三天访新行程 教宗方济各搭机回国
结束三天访新行程 教宗方济各搭机回国
教宗方济各走访疗养院 看望百余名年长者与病人
教宗方济各走访疗养院 看望百余名年长者与病人

“因害怕而不愿冒险的年轻人 其实是个老人”

他鼓励在场来自50多所学府和宗教组织的大约600名年轻人,不要因为担心犯错而变得畏首畏尾,采取不做就不会错的态度。

“一个因为害怕而不愿冒险的年轻人,其实就是个老人。”

这句幽默的话带动了现场气氛,引起全场哄堂大笑,也让台上10名对话参与者,放下了原先的拘谨。

参加对话的教育工作者罗礼灵(30岁)在发表看法时,提到科技方便人们沟通的同时,也对人们的认知造成混乱,使得辨别真假更困难。

她希望方济各指点,如何在继续把握人工智能等科技所提供机遇的同时,管控不同群体之间出现误会的风险。

教宗:不必为信仰正当与否争辩

对此,方济各说年轻人应借助社交媒体等科技手段多与人接触,但也要小心不要沦为社媒的奴隶。他也强调,不同宗教之间进行对话时,应避免否定对方,着力于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在他看来,每个宗教都是通向上帝的一条途径,不必为了信仰的正当与否争辩。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天主教新加坡教区总主教吴诚才枢机,以及来自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的10大宗教代表,也出席了这场对话会。

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中坐着)与本地青年的对话会结束后,同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方济各右边)和天主教新加坡教区总主教吴诚才枢机(方济各左边)一起,与来自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的10大宗教代表合照。(林明顺摄)
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中坐着)与本地青年的对话会结束后,同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方济各右边)和天主教新加坡教区总主教吴诚才枢机(方济各左边)一起,与来自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的10大宗教代表合照。(林明顺摄)

唐振辉:宗教和谐是凝聚我国社会基础 攸关国家生存

唐振辉在对话会开始前的简短发言中强调,没有对话、互信和为促进共同利益的合作,就无法实现团结与和平,而如何加强社会凝聚力是一项全球都面对的挑战。

他指出,宗教和谐是凝聚新加坡社会的基础,更攸关国家的生存,因此政府同宗教和社区领袖密切合作,在和平时期建立互信和促进和谐,在疫情暴发和恐怖袭击发生的非常时候更是如此。

唐振辉也评价:“我国的宗教团体倡导诚实、同理心和平等的价值观,这些都是在两极化的世界中,建立凝聚力的强大力量。”

方济各在星期三(11日)下午抵达我国,开启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与当年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我国短暂停留五小时不同,此次方济各深入社区,了解我国多元文化,与一般民众近距离接触。

方济各的行程包括出席在国会大厦为他而设的正式欢迎仪式,之后分别同我国总统尚达曼、总理黄循财和国务资政李显龙会面,以及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发表演说。

星期四下午,他在国家体育场主持了一场超过两小时的大型弥撒,约有5万人出席。星期五的活动则包括同本区域的天主教神职人员会面,到圣德兰疗养院探访年长者和病患,以及在公初与本地青年对话。

方济各已经在13日中午12时26分搭机离开我国,回返罗马

【教宗方济各语录】

“一个只想留在舒适区、过上舒适生活的年轻人会长胖。不要让你的肚子变胖,但可以让脑子更发达。”
“如果我们开始相互争斗,说我的宗教比你的更重要,说我的宗教是真实的而你的不是,这会把我们引向何方?是的,这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因为每一种宗教都是通向上帝的途径。”
“对话可以开辟道路,如果你们作为年轻人展开对话,你们也会在更大的层面上,以公民或社群一员的身份进行对话。我也想说,历史告诉我们,独裁统治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对话的权利。因此我很高兴在这里与年轻人见面,我也想说你们非常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