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加剧珊瑚白化的问题,龟屿近海约四成的珊瑚在今年中相信因高温而白化,所幸随着海水逐渐转凉,一些珊瑚已开始恢复正常。
5月17日,龟屿(Kusu Island)近海约两成的珊瑚呈现处在压力下、部分白化的迹象,姐妹岛的珊瑚也发生微白化的问题。到了6月,珊瑚白化的程度多了一倍,直到进入7月,部分珊瑚物种的白化问题才随着海水渐凉而好转。
世界自然基金会(新加坡)海洋项目经理曹诗恩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今年的珊瑚白化问题,是全球有史以来第四次大规模珊瑚白化,随着气候持续变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珊瑚白化的风险势必更高,也更严重。
前三次大规模珊瑚白化分别发生在1998年、2010年,以及2014年至2017年。她说,上世纪至今,全球一半的热带珊瑚礁已消失,若不采取缓解措施,到了2050年,估计有多达90%的珊瑚礁将消失。
为缓解全球暖化对珊瑚的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黄丹威副教授提议,或可移植含有有益微生物群的硬珊瑚,提高珊瑚群在气候变化下的整体韧性。
“但要确保珊瑚礁永远存在,还是得遏制气候变化。我仍然抱着希望,但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曹诗恩说,除了修复退化的珊瑚礁,也须努力保护现有的健康珊瑚礁,避免人类活动损害它们。例如,拟议把拉扎鲁斯岛南部和龟屿近岸礁石区域规划为第二个海洋生态园,将为现有和经修复的珊瑚提供多一层保障,是值得鼓励的举措。
漏油事故对珊瑚影响有限
6月14日下午,荷兰注册的挖泥船Vox Maxima撞上加油船Marine Honour,导致加油船的一个燃油舱破裂,约400公吨的低硫燃油随潮汐流扩散至附近海岸。
漏油事故传开后,引起人们对珊瑚健康的关注,因为海水水面上的浮油可能遮挡阳光,减少珊瑚得以吸收的光线;珊瑚若被油掩盖,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能力将大幅降低,有坏死的风险。
世界自然基金会(新加坡)早前支持了漏油事故的清理和咨询工作。曹诗恩说,龟屿近海的珊瑚在水深七八米,这个深度足以避免浮油的直接影响。
黄丹威说,近期目测发现,漏油事故对珊瑚的影响有限,相关监测工作会继续。
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环境学院助理教授摩根(Kyle Morgan)说,漏油事故发生正是在珊瑚面对异常高温压力之际,虽然事故本身没有对珊瑚礁造成重大影响,但凸显了保持良好水质和保护环境措施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