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病疫情期间,陈笃生医院肠胃肝部门顾问医生曾国滨为了确保每一名病患的安全,每次看诊时都会更换一套全新的个人防护装备(PPE)。“我们用了丢,丢了再用新的,不知不觉制造很多垃圾和造成浪费。我们当时为了防疫没有办法,但如今回到正常时期,我便开始关注医院内的可持续问题。”

他认为,在理想情况下,医疗保健体系应能在不损害地球健康的前提下,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去年,黄廷方医疗保健创新中心(Centre for Healthcare Innovation,简称CHI)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设计系展开合作,旨在重新设计医院的工作流程,提高医院的可持续性。曾国滨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参与项目,让团队为肠胃肝部门设计可持续解决方案。

在国立健保集团推动 七项可持续创新措施

通过这项合作,团队成功在陈笃生医院推动了七项可持续的创新措施,包括减少资源和食物浪费、节约用水和用纸量、鼓励废物回收等。据统计,这些设计方案预计可为医院节省约7万元的运作成本。这项合作的过程和成果收录在刊物“可持续医院设计手册”(The Sustainable Hospital Playbook)中。

其中一个成功案例是陈笃生医院内窥镜部门的医疗用品管理。该部门原本因为缺乏有效的库存管理流程,导致许多物品过期,制造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队在抽屉和柜子中添加了“最早到期优先”(Earliest Expiry First Out,EEFO)标签,通过视觉指导将医疗用品按使用期限进行分类。

延伸阅读

保育组织12年耕耘 46只罗地岛蛇颈龟从本地返印尼安顿
保育组织12年耕耘 46只罗地岛蛇颈龟从本地返印尼安顿
第六次大灭绝上演中 整合保育努力倾力保护受威胁物种
第六次大灭绝上演中  整合保育努力倾力保护受威胁物种

经过团队的测试,即将到期的医疗用品因为有了标签而获优先使用。结果显示,在为期两周的测试期间,错误取用医疗用品的数量从27个减少至零,达到了100%的准确率。

参与实施可持续项目的陈笃生医院内窥镜部门团队包括临床护士长郑佳雯(后排左起)、护理经理林佩亿、肠胃肝部门顾问医生曾国滨、护理支持副执行员吴淑慧(前排左起)、临床护士长邹雅星和高级护士努尔哈娜。(特约陈来福摄)
参与实施可持续项目的陈笃生医院内窥镜部门团队包括临床护士长郑佳雯(后排左起)、护理经理林佩亿、肠胃肝部门顾问医生曾国滨、护理支持副执行员吴淑慧(前排左起)、临床护士长邹雅星和高级护士努尔哈娜。(特约陈来福摄)

水槽内贴视觉标记 提醒清洗内窥镜用水量

另一方面,内窥镜部门用水量高,每天得清洗的内窥镜次数达81次,一年就是23万零166次。为提高水使用意识,团队在水槽内贴上视觉标记,提醒医护人员在清洗内窥镜时,避免使用超过这个水位标记的水量。

这种简单的标记去除了医护人员凭感觉估算用水的困扰,帮助他们准确掌握洗涤内窥镜所需的水量,有效减少用水浪费。

在清洗内窥镜时,医护人员以往都是凭感觉估算用水。在水槽内粘上视觉标记可提醒医护人员,避免使用超过水位标记的水量。(特约陈来福摄)
在清洗内窥镜时,医护人员以往都是凭感觉估算用水。在水槽内粘上视觉标记可提醒医护人员,避免使用超过水位标记的水量。(特约陈来福摄)

曾国滨认为,这些措施通过在工作环境中注入小提示,以培养更可持续的工作习惯,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做法。

“虽然评估和探讨我们的日常工作流程看似简单,但却能带来显著的变化。这就像我们个人可能觉得自己的努力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这些举措告诉我们,每一个微小的习惯改变,从长远来看,都能产生巨大的集体影响。”

打造可持续医疗体系 医疗工作者面临挑战

目前,国立健保集团旗下的黄廷方医疗保健创新中心,是我国两个专注于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机构之一。中心主任、陈笃生医院眼科部高级顾问医生黄宏森副教授说,中心去年针对医疗工作者进行了小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对打造可持续医疗体系有着强烈的需求。

然而,医疗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包括缺乏专业知识、资源有限,以及实施有效改变的能力不足。“这造成医院内出现了许多有趣且自下而上的试点项目,但一般缺乏协调,资源不足,也没有框架来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黄廷方医疗保健创新中心精益管理部助理主任兼首席服务设计师蔡佳翔指出,团队与国大工业设计系密切合作,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视角,从职员和病患的角度,推动陈笃生医院自下而上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这种方法使团队能够通过新的视角,共同创造出符合本地医疗机构特定需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他说:“我们希望,可持续医院设计手册能成为未来热衷于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工作者的重要资源和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