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接近七成雇主在聘用应届毕业生的时候,会以求职者的实习经历作为决定性的考虑因素,但实习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一定要在知名的大企业完成实习。一项由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进行的调查就显示,大多数雇主更看重实习的品质,以及实习岗位与所申请职位是否相关。

这项调查在2023年12月14日到2024年2月20日之间进行,共有208家企业回应了雇联的问卷,这些企业聘用了约25万人。调查报告发表于9月出版的第三期《新加坡人力学刊》。

也是报告执笔者之一的雇联副执行理事长赖德熙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我们观察到有越来越多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到企业实习,希望能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工作。这些学生是本地劳动力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了解雇主对实习经历的真实看法,以及这些经历是否真正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雇联研究人员在这篇题为《从雇主角度看实习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The Impact of Internships on Graduates’ Employability: Employers’ Insights)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有68.6%的企业在决定是否聘用应届毕业生时,将实习经历列为决定性的考虑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求职者报读的课程和所掌握的技能。

雇主更倾向于聘用参加带学分实习求职者

调查也显示,有28.8%的雇主更倾向于聘用参加带学分实习的应届毕业生,尤其是航空业、房地产与建筑服务,以及贸易行业的雇主。

延伸阅读

倾向聘请有相关实习经验毕业生 雇主反映实习期应至少12周
倾向聘请有相关实习经验毕业生 雇主反映实习期应至少12周
本地大学逐步重启海外交流计划 学生把握机会积极申请

在大专学府就读学生,在毕业前可以参加的实习工作,分“带学分”(Credit-bearing internships)和“不带学分”两种。

带学分的实习由学校安排,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密切相关,通常会对实习期长度有所要求,以及包含评分的环节。工艺教育学院学生的实习期介于10周至20周、理工学院的实习期则会在七周至44周之间,大学本科生的实习期,最短的为四周,最长的可以是一整年。不带学分的实习则由学生自行安排,实习期长度不限,内容也未必与课程相关。

调查还发现,求职者实习期间所掌握的技能,是雇主在评估实习经验时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求职者是工教院学生、理工院学生,还是大学本科生,重视这个因素的雇主均高于八成。

那些将实习期长度视为重要因素的企业,也在接受调查时说,它们期望的求职者实习期长度中位数为24周;将实习次数作为重要因素的少数企业当中,它们期望的实习次数中位数为两次。

石油国际贸易公司PetroSeraya执行总裁施荣辉受访时说,他希望高等学府可以延长实习期,让企业为实习生提供更有意义的项目,让他们有机会深入接触到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位岗位和行业。

雇联调查人员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地缘政治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影响商业情绪,雇主在招聘时会比较保守,倾向于聘用具备相关经验的求职者,而实习就是应届毕业生打磨相关技能,累积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可以在评估求职者适任程度时,作为参考标准。

实习经验贵精不贵多 雇主也应提供有意义体验

接受调查的雇主反映,他们最愿意聘用曾在自家机构或相关单位实习的求职者,排在其后的是在同行相同岗位上实习的毕业生,招聘意愿最低的则是在多个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上实习者。这也显示,对于雇主来说,求职者的实习经验贵精不贵多。

新加坡中小企业商会人力资本行动小组主席李德伟受访时解释,曾在招聘公司实习过的求职者,因为雇主熟悉他们的工作表现,肯定会占优势,而那些在其他地方实习者,如果获得相关的经验,也会得到正面的考虑。

他也指出,中小企业必须确保实习生得到合适的指导,并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机会。“提供高质量实习机会也是帮助中小企业招聘优秀员工的机会。”

绿色环保公司Vector Green人力资源经理许洁敏也强调,实习生的“师傅”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只让实习生从事一些琐碎且重复的工作,可能会让能力优异的大专生觉得,到这家公司得扛“屎工”(福建话,指做别人不愿意做的琐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