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清远会馆今年庆祝创立100周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几代会员的情感与回忆。
清远会馆主席朱建全一家三代为会馆服务。他是会馆联合创办人朱世棠的孙子,父亲朱少敏曾担任过副主席。朱建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很少会馆能走过百年,清远会馆历经风雨,包括二战日据的艰苦时期,还能屹立不倒庆祝100周年,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尽管现在许多会员接受英文教育,但他们始终坚守广东人的传统文化,愿意为会馆服务。在大家的团结下,我相信清远会馆有望迈向另一个百年。”
清远会馆咨询李珉贤说,清远会馆拥有很强的“甘榜精神”,会员之间彼此关照,能同甘,也能共苦。他忆述:“日据时期,我们有一名会员被日本兵抓进监牢,释放后只剩下半条命。他到会馆求助,会员们齐心合力筹钱给他寻医、买药,帮助他恢复健康。”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战败投降后,英国政府宣布废除使用日币,重用英镑。李珉贤说:“由于会馆没有积存英镑,财政马上陷入困境。幸好有一名开药材店的会员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帮忙支付会馆开销几年,才让我们渡过难关。”
清远会馆以前只收男会员,不收女会员,顾问廖康枝说:“我父亲当年长期在马来西亚工作,难得放假回来却不呆在家里,反而到会馆参加活动,让我母亲颇有怨言。当年,父亲不时带我到会馆走动,鼓励我成为会员。我在1979年加入会馆,后来担任了四年的会馆主席。”
清远会馆星期六(10月5日)于富丽华城市中心酒店举办周年庆晚宴,席开33桌,主宾是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50名来自马来西亚11个清远会馆的乡亲也远道来祝贺。杨莉明致辞时全程用广东话,幽默风趣的发言博得全场热烈掌声。
清远会馆当晚也向三家慈善机构——广惠肇留医院、同济医院、VIVA儿童癌症基金共捐助1万1000元,同时向三名已故主席和永远名誉会长的家属颁发特别荣誉奖,另有13名资深会员获颁长期服务奖。
清远会馆创立于1924年,为广东地缘性组织,由先贤李汝桐、朱世棠、何仕焜、欧蔚棠等发起,以共叙乡情,造福桑梓为宗旨。草创之初,会馆租下尼路(Neil Road)一店屋作为筹备处,直到1929年,才集资买下安祥山(Ann Siang Hill)17号现址店屋为会所。
1936年,广东清远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朱汝珍到访新加坡。清远会馆乘朱汝珍到访之际,求得他的真迹墨宝。这批珍贵文物,现藏于清远会馆内,其中包括挂于会馆礼堂的四对字联,以及写在会馆门楼上的“清远会馆”四个大字。
清远会馆历史源远流长,可惜在二战时期,为避免日军调查抗日献金等事,会馆将所有文件尽数焚毁,战前史迹从此无从可考。所幸在会馆80周年重建期间,重建委员会秘书黄锦铧发现了一份很有意义的文件,文件清楚记载1940年清远会馆筹款及重修的工作过程,并记录了会馆先贤当年如何在新马各地奔走筹款的情形。
为更好地服务会员乡亲,清远会馆在2001年成立重建委员会,2002年动工,2003年完成重建工程。为庆祝80周年纪念暨会所重建落成,会馆于2005年举行隆重的双庆活动,受邀到来同庆的还有马来西亚各地清远乡会代表,场面热烈。
清远会馆是小会馆 会员仅130多人
清远会馆是个小会馆,会员只有130多人,但近年来,许多先贤的子侄都纷纷加入会馆担任要职。为了吸引年轻人,会馆近年也开始积极推进年轻化,理事中有八成是青壮人士,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下,当中约半数理事是女性。
谈到未来计划,朱建全说:“会馆过去几年除了奖学金,也颁发奖励金给参与会馆活动的会员子女,希望鼓励他们长大后加入会馆,为会馆和社会服务。下来,我们计划举办更多家庭日活动,吸引会员带孩子出席,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年轻一代接触并了解会馆的文化与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