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2亿元,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机构的应用,例如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医学成像,以及自动化处理医疗记录等重复性高和耗时的工作。
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四(10月10日)在新加坡卫生与生物医学大会开幕式上宣布,政府将在我国医疗保健系统中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在医学成像领域,通过早期检测和追踪临床体征,提升护理质量。
王乙康致辞时指出:“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识别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用例(use case),并调整规则和法规以促进其应用。”
他说,当局的基本方针是,医疗保健行业可以善用人工智能来辅助或增强医疗服务,而不是放任人工智能来决定怎么开展医疗服务。
他强调:“在医疗保健领域,由于法律和条规完善,我们可以确保经常会有临床把关,以及医疗专业人员的判断不会被取代。”
卫生部将与保健促进局和各医疗集群合作,试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乳腺癌筛查图像的工作流程效率,缩短患者等待筛查结果的时间。
如果试验成果证明人工智能有效,当局将从2025年底开始,逐步将它应用于政府津贴的筛查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流程。
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成像 可早期发现疾病症状
王乙康说,正确且负责地使用人工智能成像技术,能够检测和跟踪具有临床意义的疾病症状,从而更早地发现症状,并在它们变得严重之前及时处理。
不过,他也提醒,人工智能成像功能强大,可以捕捉到扫描或检测部位中最微小的异常,但是并非所有异常都有临床意义。“我们不应该对检测到的每一个异常都做出反应,这只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焦虑,导致过度和无效护理。”
为了加快人工智能医学成像在各医院的实施,卫生部建立了AimSG平台,公立医院可通过这平台查看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成像模型。
AimSG平台还能支持医疗人员对人工智能模型的持续监控,以确保人工智能模型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
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化医疗记录 减轻医务人员负担
另外,卫生部也会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医疗记录的整理和汇总自动化,减轻医疗人员做重复且耗时工作的负担。
王乙康指出,人工智能工具现在可以自动转录和总结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对话。“这些信息在成为正式的医疗记录之前仍需经过专业人员审查。因此,它不会取代人类,但会提高效率。”
当局拟在2025年底前,在整个公共医疗系统中推广自动化记录更新,让医护人员能有更多时间专注于病人护理。
同时,为了支撑新的人工智能应用的运行,并改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方式,卫生部将大幅增强我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优先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
这将包括整合公立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这不仅能提高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数据质量,也让医护人员能更简易地查看并监测数据,从而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
卫生部也与新联科技(Synapxe)合作开发了名为“HEALIX”的云端数据基础设施。它可在医疗集群之间安全共享最新、一致且匿名的临床、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基因组数据。
“HEALIX”平台也是医疗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试验地,它能让各医疗集群创建、训练和部署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医院运营和临床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