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培育署与国立教育学院共同开发的优质教学新指南,将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幼儿培育署为了加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实践,宣布推出三项发展和指导方案,新指南是其中一项。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卫生部第二部长马善高星期五(10月11日)在幼儿培育署奖学金、教学及培训奖颁奖礼上致辞时指出,幼儿的有效学习有赖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优质互动。

“为了帮助教育者审视和改善他们的教学实践,幼儿培育署将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新的优质教学指南(Quality Teaching Tool),这也是专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发的第一个教学指南。”

指南重点关注三领域

指南重点关注三个领域,即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促进儿童幸福感,以及设计学习环境和体验,引导儿童自发学习。

参与这套指南开发工作的资深学前教育领导刘育梅(49岁)比喻,指南有如提供了一个共同语言,让教师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孩子们的学习;他们甚至可以与整个行业的其他教育者,使用共同语言来讨论如何进行教学实践。  

延伸阅读

婴儿保姆试验计划社区设施须装电眼 保姆住家不强制
婴儿保姆试验计划社区设施须装电眼 保姆住家不强制
遵照幼培署要求 97%幼儿园已安装闭路电视
遵照幼培署要求 97%幼儿园已安装闭路电视

刘育梅于榜鹅海岸第602座组屋的行动党社区基金(PCF)Sparkletots幼儿园任教。她指出,这套指南特别注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和建立联系的能力,这在当今尤为重要。

“相比之前的教学工具,新指南不仅关注学术学习,还强调针对每个孩子的性格制定不同学习方案,包括鼓励孩子与同学合作、增强自信心和培养有礼的举止,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性。”

其余两项发展和指导方案包括更新版婴幼儿培育框架教育指南(Early Years Development Framework Educators’ Guide),以及学前教育中心导师培训专用的修订版指导手册(revised Mentoring Guide)。

去年,幼儿培育署推出修订版的婴幼儿培育框架,专门指导零岁至三岁儿童的学习。到了明年初,学前教育工作者将迎来更新版的婴幼儿培育框架教育指南,旨在帮助他们将框架中的概念转化为日常的课堂情景与实践,提高学前教育项目的质量。

283名学前教育工作者 获奖项及奖学金

今年共有283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获颁幼儿培育署奖项和奖学金。  

马善高说,自2015年以来,幼儿培育署已为奖学金和培训奖项投资约1亿400万元,支持超过3300名有热忱的在职教育工作者提升职业生涯中的技能。

“对于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教育者来说,积极的指导实践,以及多年的经验和见解非常有帮助,可以促进教育者持续学习和相互支持。为此,幼儿培育署正计划于今年底发布修订指导手册,为整个行业的教育者提供全面、实用的指导。”  

今年获颁培训奖的幼儿教师陈惠旋(29岁)说,她从理工学院毕业后就投身幼儿教育,之后还获得幼儿培育署奖学金,到新跃社科大学深造。她当时也在校内创办了学前教育兴趣组,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回校交流。

“每个学前教育中心或幼儿园的制度都有点不同,有的较注重学业,有的着重让小孩探索。两者都很重要,我想通过更多人的经验分享,找到最适合儿童成长的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