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生效的平台人员法案,有消费者担心会导致送餐、送货及召车费用增加,因此打算货比三家,一些人不排除减少使用平台服务,也有人赞同提高对平台人员的保障,但认为收费涨幅应少于一成。
国会在9月10日三读通过平台人员法案。新法案从三方面加强对平台人员的保障:一是平台运营商与平台人员共同缴纳公积金,确保住房和退休保障;二是提供工伤赔偿机制;三是为成立平台工作协会提供法律框架,以代表平台人员的权益。
由于新法案规定平台运营商,须为30岁以下平台人员和选择加入公积金计划者缴付公积金,并为他们购买工伤赔偿保险,这将在无形中增加运营成本。外界对平台公司可能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表达关注。
本地最大平台公司Grab发言人受询时,表明赞同政府的立场,即平台运营商、平台人员和消费者,每个人都应尽一分力,支持提高对平台人员的保障。
“我们致力于成为这项社会契约的一部分,并将继续投资在我们的司机和配送伙伴的福利上。”
未表明是否调高收费 多家平台仍在评估新规影响
多家平台公司受访时,没有明确表示明年是否会调高收费,仅指还在仔细评估新规定对业务和成本的影响。物流平台运营商GoGoX说,在必要时,会公平及透明地调整定价。
由于平台运营商要承担的公积金缴纳率,分五年逐步调高,到了2029年将和现有其他行业雇员看齐。有熟悉平台经济的观察员认为,明年的平台收费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多增加五角。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讲师徐乐博士告诉《联合早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利润空间缩小,平台公司可能不得不提高服务价格,但因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她指平台公司可以利用五年的过渡期,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创新,来缓解因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
“长期来看,消费者则会以合理的价格,享受更为优质的服务。”
学者:政府须规范动态定价 防平台过度转嫁成本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媛博士说,确保平台人员获得更多保护,同时又不导致平台运营成本过高和消费者负担过重,将是新政策实施过程重点。
她说,政府须采取有效措施,如规范动态定价和透明化稽查,以防止平台运营商过度将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全国配送人员协会及全国私人出租车司机协会顾问杨涴淩强调,平台业者须将提供平台人员基本保障的费用,视为经商成本,不能全部交由消费者买单。
美发师吴婉仪(59岁)因工作关系,每周至少两次使用送餐平台叫外卖到店里,以节省时间。她透露,一般叫外卖会比到店里用餐来得贵,偶尔还会被征收小额订单费。未来一旦送餐费增加,她会考虑减少叫外卖次数,转去附近的咖啡店打包食物。
许美玲(38岁,家庭主妇)偶尔使用平台送餐或叫车,她自言对价格敏感,向来会货比三家。对于费用调整,她认为涨幅不应该超过一成。
从事房地产业的资深经理薛淑钦(38岁),每月通勤开销介于700至900元,主要用在召车上,乘搭次数超过40趟。她指理解明年召车费用可能上涨,那些由公司承担车费的工作行程会照旧使用Grab,不过私人行程则可能略做调整,转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会计经理薛小姐(43岁)的公司位于亚历山大科技园,常加班的她说从公司叫车至榜鹅住家2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要三四十元,甚至有五六十元的记录。她指不介意多付一些,但平台应该保障她这类常客,可优先叫到车或享有更多折扣优惠。
我国是全球最早立法保障平台人员权益的国家之一。截止2023年,本地平台人员约有7万人,占劳动力的3%;提供召车、送餐及送货服务者,约占平台人员的大约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