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开埠205年之际,新加坡广惠肇李氏书室也迎来成立150周年。和许多南洋华人的历史境遇相同,广惠肇三属的李氏宗族多年前南来垦荒,从中国广东省启程,漂洋过海到这里谋生计。
流落异地仰赖宗族乡亲互为协助扶持,为了联情敦谊,互助互惠,李氏先人在1874年成立广惠肇李氏书室,集资购置豆腐街(当年牛车水的Upper Chin Chew Street,现已不存在)26号,作为憩息联系之所。
李氏书室之所以称“书室”,除了具备一般会馆联系乡情的功能,也重视传承文化和教育任务。它强调学术和文化的传播,更甚于社交事务和经商活动。
书室后因合约期满和战乱数度迁移,深刻体会到租赁契约的不稳定,购置会所才是长远发展和生存的磐基,于是斥资购置现址安祥路(Ann Siang Road)25号楼宇为会所。
稳定的活动场所促使宗亲活动蓬勃发展,会员曾达逾千,宗亲福利包含乐龄度岁金和会员子女奖学金;文化娱乐活动方面,除了新春团拜、庆中秋和春秋二祭,也组织音乐戏剧组,举办公益演出,以及华文书法班和旅游交流会等。
主席李瑞霞盼书室取更丰硕成果 再创辉煌
李氏书室主席李瑞霞说:“走过150年的岁月,李氏书室多年来在团结宗亲、服务社会和推广文化方面做出不少贡献。”她期盼书室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续写历史新篇,再创辉煌。
李氏书室会所历经整修,在历史的洪流中坚守传承使命。2021年,书室大门挂上木雕楹联“根大天同系,枝荣岭祖恩”。这对木雕楹联出自书室最年长的在世成员李炎祥之手。他根据1930年代老照片中拍下的楹联,重新磨制刻印。李炎祥于1932年在本地出生,是新加坡从殖民时期发展至今的历史见证者。
总务李金荣受访时说:“由于老照片中两行楹联的最后两个字,被当时在联前拍照的书室老前辈身影遮挡,我们只好咨询文史工作者,最后选定了‘同系’和‘祖恩’四字。”
修复300多张宗亲相片
2022年,李金荣也着手修复书室礼堂的旧照文物。他说,疫情期间所有会馆按下暂停键,在曙光到来前,只得休养生息。那段期间,他偶尔到会所,为祖先牌位上香祈福,为花草浇水,检查邮箱和储藏室,有一天偶然发现储藏室中有一叠尘封日久的老照片,几乎完好无损,未被白蚁侵蚀,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先人的照片,挂在礼堂墙上。
对他来说,这成为一次整修翻新的契机,为300多张宗亲相片展开修复工作。在本地文史爱好者、冈州会馆青年团主任黄钰清的协助下,书室礼堂墙上的照片焕然一新,并新添不少此前遗漏的书室前辈。
在岁月和世事的变迁中,挺过战火、颠沛流离和内部改革换代,李氏书室如今坚守根基,在细节处修缮整理,存续至今。今年新组成的第55届执委,着手筹办会庆和出版特刊,也肩负传承的担子。今年中秋节,他们以五彩灯笼挂饰为书室换装,并身穿古装到牛车水一带行街,欢度节庆。
李氏书室刚在星期六(10月12日)于福清会馆礼堂举行150周年会庆晚宴。晚宴上节目纷呈,有德义民众俱乐部华族文化组的华乐团演奏,妙韵乐园兴趣小组和快乐艺术聚坊呈献的舞蹈演出,以及儿童唐诗朗诵和粤曲演唱,歌舞交织,余音绕梁,颇具李氏书室素来推崇的艺文韵味与风采。
深具历史意义的李氏书室,也获市区重建局支持,定做铜制文化历史故事版,将择吉日悬挂在李氏书室门前的左右两柱,以中英文详细记载李氏书室的历史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