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社群间高度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现状并非永恒不变,我们不仅须不断努力构建有韧性的多元宗教和多元文化的契约,也应关注隐晦的种族和宗教偏见或隔离现象,确保在生活各层面都接纳其他族群。

尚达曼星期一(10月14日)在第二届成功社群国际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ties of Success)发言时,强调构建多元宗教和文化的契约是持续不断的进程,绝不能松懈。

他指出,种族偏见和疑虑难以根除,反之,很容易被宗派势力扰动或操控,近年来在亚洲及全球其他地区都可见到。这说明了社会即使取得财富增长,也不会自动使各种族或宗教增进相互理解或建立更深的共同身份认同感,彼此的隔阂也不会消减。

事实上,多元文化的自由主义或放任主义模式已经失败。人们在肯定多元文化的同时,没有采取积极行动深化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互动,也没有建立共同身份认同感。一旦种族和宗教卷入政治,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点和不安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而且情绪容易被扰动。

确保少数族群成功是和谐多元社会要素  

尚达曼说,不论是多元种族和谐或两极分化,都不是必然及永久不变的,因此,我们在努力建立多元民族社会契约的韧性时,也必须确保少数族群取得成功。  

延伸阅读

尚达曼:推动种族和谐 应扩大而非暂时走出舒适圈
尚达曼:推动种族和谐 应扩大而非暂时走出舒适圈
尚达曼总统:种族和谐难得 须持续维护
尚达曼总统:种族和谐难得 须持续维护

“打造成功的少数族群社群不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必要的。一旦少数族群无法充分发挥潜力或受到歧视,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所珍视的价值观,就会受到挑战。”

全球约有20亿名回教徒,大部分居住在回教徒占多数的国家里,只有约五分之一或4亿名回教徒的所在国不是以回教徒为多数。他们在奉行宗教信仰时,与回教徒占多数的社会不同,也没有相关历史或传统先例为指导。

在我国,回教徒约占人口的16%。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新加坡人对不同宗教信仰的接纳和包容度相当高,88%的新加坡成年人认为,回教与我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相容。尚达曼说,这归功于政府和社会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从政策、教育、跨宗教对话等管道塑造多元社会和谐。

为期两天的国际成功社群大会由新加坡回教理事会(MUIS)举办,以“激励未来领袖:建立信任,赋能社群”为题,吸引超过600名本地、欧美、中东和亚洲的宗教学者、社群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参加,讨论回教社群作为少数群体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发展为成功社群的务实途径。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回理会也在大会上颁发常年回理会奖给11人,表彰他们对我国社会宗教生活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