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以下视频,看工程团队如何规划设计新校园,促进校企协作。

新工大榜鹅校舍和裕廊集团商业园均坐落于榜鹅数码区,为学生提供了与周边企业直接协作的良机。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加强了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操作与学习的平台。

榜鹅数码区由裕廊集团负责总体规划和开发,而新工大榜鹅校舍则由新加坡理工大学负责开发。Woha Architects作为数码区和西区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及首席顾问公司,匠心独运地构思和建造了长达2公里的“协作之环”天桥。

这座天桥巧妙地连接了新工大榜鹅校舍与裕廊集团商业园,成为两大区域间不可或缺的纽带,促进双方的来往、互动与协作。

协作之环天桥不仅是校园的主要通道,也是连接商业园的纽带,可促进师生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设计效果图/新加坡理工大学提供)
协作之环天桥不仅是校园的主要通道,也是连接商业园的纽带,可促进师生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设计效果图/新加坡理工大学提供)

Woha总监姚蕙华表示,协作之环不仅仅是校园的环形通道,更是一个理想的社交活动场所。

延伸阅读

数码科技助力 樟宜机场T2扩建高效完工
数码科技助力 樟宜机场T2扩建高效完工
环线地铁:隧道钻凿如何确保工程安全?
环线地铁:隧道钻凿如何确保工程安全?
“天桥周围景观优美,廊道空间宽敞且通风良好,设有休息区,非常适合师生们在课余时间聚集和交流。”——Woha Architects总监姚蕙华

此外,新工大榜鹅校舍坐落在科尼岛对面,毗邻榜鹅滨水区和社区公园,享有绿意环绕的优美环境。在设计上,校园不仅满足学术活动需求,还兼容公共空间的开放性,通过打造无障碍空间,与周边社区融合,既促进了学术交流也丰富了社区生活。

由姚蕙华领导的Woha Architects团队设计的新校园拥有多个社区空间,鼓励师生与行业人士之间的合作交流。(图/新报业媒体)
由姚蕙华领导的Woha Architects团队设计的新校园拥有多个社区空间,鼓励师生与行业人士之间的合作交流。(图/新报业媒体)

18米高空夜间吊装挑战

安博(Ramboll)公司成功落实了Woha的规划设计,但在建造连接裕廊集团商业园的这一段天桥时,却面临了诸多挑战。这座124米长的天桥,桥体结构分为八段,其中最长一段达40米,重110吨。要精确安全地组装这样庞大的结构,是一项艰巨任务。

安博结构工程师黄富昌解释说,通常建造天桥需要先在地面搭起架子,再进行高空安装。然而,由于施工期间天桥下方工地有其他工程在进行,团队必须采用新的建筑方案:在场外预制桥梁结构和各种组件,再将它们运送到天桥旁的一个小空间内,将桥体吊到准确的位置进行安装。

他说:“我们运用了两台独立操作的起重机,将桥体吊到18米高,就在半空中进行组装。”

这样的吊装方式困难重重。首先,两台起重机的协同操作必须无缝对接。其次,为了错开其他工程,吊装工作都在夜间进行,需要强力照明以提升能见度。最难的部分是操作空间狭窄,加上建筑物角落阻挡视线,需要专人指挥,以确保起重机操作员的精准配合。

“每一个环节都要求高精准。从建筑环境的角度来看,协作之环的设计是一大突破,所采用的工程方案也创新。因此,看见天桥成功安装时,我们都很兴奋。”——安博结构工程师黄富昌
建造天桥面对重重挑战,但安博结构工程师黄富昌灵活应对,采用新建筑方案解决难题。(图/新报业媒体)
建造天桥面对重重挑战,但安博结构工程师黄富昌灵活应对,采用新建筑方案解决难题。(图/新报业媒体)

建模技术与场外预制配合 提高施工效率

在新工大榜鹅校舍的建设中,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BIM)和场外预制技术密切配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精确度。BIM通过创建详细的3D模型帮助团队识别设计冲突,验证设计的精确性。设计完成后,工程团队在工地外的工厂进行场外预制,在受控环境下制造并测试组件,以确保成品与设计的完美契合。

黄富昌指出:“BIM的3D模型特别适用于复杂的设计,以减少施工中的错误。”他还强调:“任何细微的歪斜、变形或尺寸差异,都可能导致组装时,部件无法正确对齐。”

在各个阶段采用电脑科技辅助工程,使黄富昌和其团队识别设计冲突,确保设计准确。(图/安博提供)
在各个阶段采用电脑科技辅助工程,使黄富昌和其团队识别设计冲突,确保设计准确。(图/安博提供)

通过BIM和场外预制的协作,新工大榜鹅校园建设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可靠性,还为未来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BIM的应用是数码化工作的关键要素,也和新加坡建设局的建筑环境行业转型蓝图高度契合。

于2022年更新的建筑环境行业转型蓝图为业界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合作,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维护。数码化和科技的应用是关键,总体规划和设计也同样重要。

新工大校园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它的设计不仅融合整个榜鹅数码区,也兼顾环境的可持续性,如采用太阳能等,使大学成为绿色校园。

设计融入可持续性与社区理念

新工大榜鹅校舍的创新设计重在促进社区的互动与交流。(图/中建南洋-海峡建筑联营体提供)
新工大榜鹅校舍的创新设计重在促进社区的互动与交流。(图/中建南洋-海峡建筑联营体提供)

新工大校园有许多创新设计,例如统一的屋顶高度、对外开放的社区空间,以及地下层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

  • 利用太阳能:统一的屋顶高度便于安装太阳能板,预计1万平方米太阳能板所产生的能源,可以满足校园4%的能源需求。

  • 开放的协作空间:西区校园地面层设有宽敞开放的活动广场,面积1500平方米,高13.5米,适宜社区活动。

  • 减少地面车流:大部分车辆交通转移到地下,腾出地面空间作为步行区,并栽种花木绿化环境。

  • 地下创意工程:西区校园地势起伏不平,需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工作。采用交叉的柱子可形成坚固、防水的围墙,确保挖掘工作顺利进行。

  • 贴近自然:旧榜鹅路改造成1.3公里长的文化历史步道,穿越校园,连接榜鹅水道公园与榜鹅公园连道。

多层校园融合多元群体

新工大新校园在协作之环以外也充满创意,为师生和社区居民提供可持续的生活、工作和休闲空间。黄富昌表示:“新工大榜鹅校舍拥有许多独特设计,展现了创新的工程思维,说明工程学不仅依赖技术,还离不开创意和想象力。”

他强调,整个校园采用创新的分层设计,共分为四层,地下层用于停车和交通管理;地面层设有社区公园,以及集市、美食广场和活动广场;地面层以上包含共享教室、实验室和社区活动空间;屋顶层则被设计为结合太阳能板和城市农场的热带花园,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和食物。

姚蕙华在采访中表示,新工大校园的设计颠覆了传统,因为一般校园的建筑物高度参差不齐,而新工大校舍的建筑高度却统一。她解释说:“统一屋顶高度的设计带来了很多好处,例如可以安装更多太阳能板来收集太阳能。”

新工大物业部副总裁王会润与建筑设计团队紧密合作,构建了一个富有创意的全新校园。他介绍说,校园采用开放式设计,不设围栏,公众可以自由出入。

由于大部分车辆交通都安排在地下层,地面层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与榜鹅数码区无缝融合。

“我们的设计通过与行业和公众的互动,实现了校园与周边区域的融合。”——新工大物业部副总裁王会润

革新建筑方法:从设计源头着手的技术

榜鹅数码区采用DfMA预制和安装的水泵组件。(图/裕廊集团提供)
榜鹅数码区采用DfMA预制和安装的水泵组件。(图/裕廊集团提供)

制造和装配设计:在工厂制造 到施工处组装

制造和装配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简称DfMA)是革新的建筑方法。它先在工厂里设计和制造建筑的各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组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方法就像搭积木一样,先把各个小块准备好,再把它们拼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的速度和质量。协作之环成功拼装,成功因素也包括采用DfMA技术。

DfMA包括一系列促进结构、建筑,以及空调通风、消防、供水和排水、电力系统(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Plumbing,简称MEP)工程场外制造的各种技术。

预制的MEP组件一般上有三种:水平天花板组件、垂直管子组件和工厂组件,具体取决于安装地点。榜鹅数码区在建设MEP系统时,也采用了DfMA方法,预制水泵和其他组件,再运送到现场安装。

采用DfMA三大好处

  • 缩短施工周期:在场外预制组件并减少现场组装,加快整体建设进度。

  • 提高施工质量:组件在受控工厂环境中生产,严格管控质量,提高建筑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减少现场干扰:现场施工量减少意味着噪音、交通和对周围社区的整体干扰也减少。

“建设新加坡”系列展示新加坡建筑环境业如何改变城市景观,为新加坡人创造更宜居、可持续和充满活力的生活、工作和休闲空间。(五之四)

点击了解更多建筑环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