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谷华家住新山,每天一早花一小时车程,经第二通道来到我国西部裕廊镇一家金属加工厂,然后在震耳欲聋的机器旁开始一天的工作,但四年下来他的嗓门并未因噪音而变大。
“我们工厂不仅为员工准备了减噪耳罩,还给机器添置了专业的防噪屏障,所以我现在和家人说话声音还和四年前一样。”
中野工业株式会社生产部组长连谷华(48岁)星期四(10月17日)在一个噪音较低的办公室里和记者交谈。
去年逾1200职业病和工伤 65%为噪音导致失聪
中野工业成立于1988年,目前有40名员工,产品包括自行车零配件等,是全岛7000多家金属加工企业之一。噪音是该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根据人力部最近颁布的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报告,在去年1200多起职业病和工伤中,65%是由噪音造成的失聪。
中野工业株式会社总经理陈中源在受访时说,为了减少噪音对员工的影响,公司从2021年开始改善金属加工机器、气动工具等设备的防噪功能。
他说:“公司2020年有两名员工的听力受到工厂噪音影响,2021年和2022年各有一名,但2023年和今年,公司就没有发生此类情况。”
记者星期四在中野工业车间走访时看到,不少金属加工机器都安装了不同外观的减噪屏:新机器的减噪屏为内置设计,而老机器的则为外置,里面配有一层减噪海绵结构。根据公司现场测声仪器检测,减噪屏一般可降低大约5个分贝机器噪音。然而,即使如此,一些启用减噪屏机器附近的噪音仍然在80分贝以上,即使记者带着防噪耳塞,仍然可以明显感受到。
根据美国听力健康基金会(Hearing Health Foundation)网站,人们如果长期居于70分贝以上的环境听力就会受损,而70分贝与一般办公室的噪音级别相当。
人力部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专家部门处长林盈吟在受访时指出,工业噪音导致失聪不是立马形成的,完全可以预防,但失聪一旦形成便很难逆转。近期统计显示,此类职业病者主要来自制造业中的金属加工业。
她说:“我们已从今年开始,加大力度帮助金属加工企业更好地监测工作场所噪音级别,并督促它们为员工提供相关体检等各项工作,这样的工作会在今后两年内持续进行。”
为了让更多金属加工业企业获知降噪和保护员工听力的方法,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计划于明年初,发布一个针对由噪音引起失聪的资料套件(Noise-induced Deafness Kit),让企业可以从网站上方便获取相关资料。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高级首席听力学家吕慧盈副教授,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导致失聪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长时间生活在高分贝噪音环境内。防止由噪音造成失聪的主要做法包括:降低音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强噪音环境里,以及使用听力保护措施。除此以外,她建议让员工有规定休息时间回避噪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