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31年,本地所有行人交通灯都将以微波感应功能取代按钮,行人只要挥手就能启动“绿人”来过马路。
陆路交通管理局星期天(10月20日)在脸书发布视频说,当局将从2025年第四季起,逐步为现有行人交通灯安装微波感应功能,预计整个安装工作会在六年内完成。
据了解,目前全岛约2790个交通路口有约1万1500个带按钮的行人交通灯。
陆交局指出,当局在2022年试行用免触式传感器来启动行人交通灯,以减少手触、改善卫生。试验结果显示,在性能和可靠度上,红外线和微波感应都达到要求,包括在探测手部动作方面。
鉴于微波感应的探测准确度和灵敏度等更好,也能自动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因此当局决定选用微波感应。
方便视障者 免触式行人交通灯加盲文点字
为方便视障者,当局也在咨询新加坡视障人士协会后,决定在免触式行人交通灯加上盲文点字。一经触碰,传感器就会发出声音,示意视障者系统已检测到他们在等候过马路。
多数公众受访时认为,通过免触式传感器来启动行人交通灯会更便利,也更卫生。不过,也有一些指出,除了改善卫生情况,它的作用其实与按钮的差不多。
蔡佑仁(13岁,中一学生)说:“我认为这会带来方便,也会更卫生,毕竟按钮按久了有时候容易坏。但是,如果这个免触式的感应出问题或不灵敏,要一直挥手的话也会很麻烦。”
林美英(74岁,退休人士)说:“不用触碰按钮,卫生情况就会比较好,也会比较方便。不过,我们一路来都使用按钮,换上新的功能大家会需要时间适应,一些人挥手后因等不到绿灯可能还是会用手去触碰它,就像现在也会有人因不耐烦会不停按钮。”
不断按按钮等举动缩短按钮使用寿命
交通灯按钮的使用寿命一般介于15年至20年,偶尔会有公众蓄意破坏的情况;一些人则误以为,不断按钮绿人就会更快现身,这些举动都会缩短按钮的使用寿命。
杨宝珍(53岁,中学教师)和儿子杨善仁(14岁,中二学生)从冠病疫情时候开始,就减少触碰按钮,他们认为新功能应该也是出于卫生考量。
陆交局早前于芬薇巷、靠近丰伟小学的一个行人交通灯试行微波感应功能,因此居民谢素莹(37岁,小学教师)对免触式行人交通灯并不陌生。
谢素莹说:“这个免触功能去年刚装,我觉得很不错,比按按钮来得方便,只要挥一下手就会有灯亮起,代表系统已经检测到我们的手,知道我们等着过马路了。我的儿子坐在婴儿车里也触碰得到,我会跟他解释这里没有按钮,只要挥手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