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惠安公会今年欢庆100周年,以“松柏精神,光辉百年”自我鞭策,力求做到年轻化、家庭化、现代化,而且要不断自我更新。
2024年6月就职的第49届执委会(2024-2025年),配合百年大庆筹办一系列活动。会长陈友明告诉《联合早报》,百年庆主题“松柏精神,光辉百年”,来自惠安家训“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松柏精神象征惠安人刻苦耐劳,坚韧不拔,能战胜恶劣环境出人头地。
今年9月6日至8日,公会在会所礼堂举办“美术•书法联展”,这是公会美术组和书法组的第四次联展,展出近40名书画爱好者的111幅作品。
公会妇女主任叶惠萱是美术组资深组员,也是联展负责人,她说:“公会的美术组成立已有40年,每个星期天会有二三十名组员聚在一起创作交流,媒介不限。这次展出的作品从油画、水彩、铅笔到胶彩都有,体裁多样。书法班则成立有30年,每周三班,由王源枝老师教导。”
10月6日,公会组织“惠扬青春暖工友”社区服务活动,邀请天主教总教区移民及客工牧灵关怀委员会的30名印度和孟加拉客工,到公会做客,由公会青年股派出15名义工,与客工互动交流。
这是惠安公会第二次举办这样的活动,陈友明说:“公会过往主要为乡亲服务,但我们要踏出公会,走入社区,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贡献。这项活动不仅为客工送暖,也让年轻一代对社会持有更包容开放的态度。未来我们将举办更多这类社区关怀活动。”
配合100周年,公会的教育股和文康股也携手举办别开生面的“家庭跨代健步行”,由三名家庭成员组成一组,一组必须至少有两代人。每组成员必须在三周时间内步行99公里,最后1公里在10月20日完成后可得现金奖券。当天,公会还准备了家乡菜款待会员。
系列庆祝活动的压轴,是11月2日在来福士城会展中心举行的庆典晚宴,主宾是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百年庆筹委主席兼署理会长黄龙金说,晚宴席开约105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地的乡亲会将派代表出席。
晚宴将播放一段10分钟的惠安公会百年历程短片,公会属下华乐团,以及由惠安人组织的惠华国术研究社将呈献表演。
精简执委人数提高治理效率
2024年是公会执委会改选年,公会按新章程遴选新一届执委。改革主要有两部分:执委会人数从47人减至30人;执委会选举由会员提名,再经会员大会选定。
连任会长的陈友明说:“执委会人数精减,是为了配合时代步伐,加强治理效率,管理层能更有效执行和关注重要项目。虽然人数减少,团队规模并没有因此缩小,各股也已投入工作,成立工作小组,招募组员。”
随着时代与社会变迁,不少会馆面临接班和永续发展的困境,但陈友明并不感到悲观。他认为,关键是必须找到正确定位。100年前先辈下南洋主要是为生计,100年后几代乡亲都已扎根成为新加坡人。公会现届和来届领导人,必须探讨如何更新使命,以新动力继续扮演传承文化、凝聚会员的角色。
他说:“公会必须年轻化、家庭化、现代化。我们要主动自我更新,以新点子点燃年轻乡亲对公会的热情,由他们为公会注入新动力和新理念,开发新的活动项目。这样才能与时代发展保持密切关系,不被边缘化。”
从惠安家训“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可看出惠安人很重视教育。从1951年起,惠安公会已开始颁发奖学金给会员子女,从无间断。文康股主任张奕颖说:“申请奖学金的惠安子弟成绩都很优秀,公会很珍惜这些人才,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获益。奖学金颁给小学生到大学生,那些年满18岁的受惠子弟,我们会鼓励他们成为会员。”
惠安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19世纪50年代鸦片战争后,惠安人开始南来新加坡,20世纪初有三次移民潮。1923年,惠安先贤创设惠侨夜学校,并为经费成立赞助人机构。这一机构于1924年正式向当时的华民政务司署注册成为公会。
1979年,在当时的会长骆水兴的领导下,公会会员同心协力筹建位于芽笼29巷的永久地契会所,让乡亲有一个可以举办活动和宴会的理想空间。至今,惠安公会会所仍扮演着凝聚乡情的重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