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课堂学习模式大幅改变,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设计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主导讨论,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公立培群学校学校任教18年的张楠(42岁),一直专注于利用科技教学的探索。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革新,更是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全新定义。教师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并在课堂总结时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

张楠受访时说,学生们非常喜欢通过电脑发言,课堂里充满了学生积极展示作品的声音,“看我的,看我的!”学生如此主动踊跃地表达自己,张楠认为,这与现代孩子们从小接触科技产品的习惯息息相关。

“如果让他们站起来当众发言或展示作品,他们往往会感到不好意思;但在网络平台上展示时,学生们却变得异常活跃,甚至乐于为他人的作品点赞。”

这种融入科技的教学方式,更贴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使得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自如,也更愿意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延伸阅读

早报校园网全新升级 华语谈话节目为中学生打造多元学习体验
早报校园网全新升级 华语谈话节目为中学生打造多元学习体验

科技教学的另一大优势是能够实现广泛的群体参与。在短短三分钟内,三四十名学生就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迅速提升。

张楠指出,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展现出与课堂上完全不同的一面,他们能够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教师可以迅速给予反馈,学生也很享受自己被老师提及的成就感。

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了华文词汇的知识,同时也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展望未来,张楠希望推动个性化教学的发展。

“我希望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口语考试训练,特别是为弱势家庭的孩子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

通过户外华文学习 提升学习乐趣

董佳惠(36岁)善于利用学校资源和环境,带领学生开展户外华文学习,增加学习乐趣。

她在丹绒加东女校任教已有七八年,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角落,包括小花园、菜园、图书馆、食堂,结合新闻时事,使课堂内容更生动有趣。

学生们有时还会扮演“小记者”,走出课堂,亲身在不同角落进行观察和报道,最后将所见所闻通过短视频展现出来。

同时,董佳惠还会提出引导性问题,如“绿色空间有哪些好处?”或“如何鼓励更多学生利用绿色空间?”,并带领学生进一步探讨如何在社区和全国推广绿色空间的使用。

她受访时说:“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阅读新闻或课堂讲解,而是通过实际的生活场景和例子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董佳惠指出,她会根据不同主题设计活动,例如与健康相关的课题中,学生可以前往健身室或食堂,通过观察与体验加深理解;对于那些无法实地参观的地点,她则巧妙运用科技手段,利用Google街景功能让学生进行虚拟探索,感受和观察真实的街景。

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充满热情,每当董佳惠布置任务时,学生会分组合作,然后进行记录,并拍摄视频。她说,这种实践性的互动活动与一般课堂的提问环节有着天壤之别。

“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回到课堂后,大家会一起观看所录制的视频,并进行互评与讨论。”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加主动和富有创造力地参与学习,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深化了他们对不同新闻课题的理解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