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是推进能源转型的关键,但必须解决间歇性的问题,我国将研究具成本效益,同时可减少土地使用的能源储存系统方案,包括把电池设在地底下。

能源市场管理局星期三(10月23日)发文告宣布,拨款780万元给美国公司POSH和本地起步公司VFlowTech,以发掘具成本效益,同时优化土地使用的能源储存系统。

为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我国积极推动太阳能板部署,现有太阳能发电能力已达1.35千兆峰瓦,是五年前的六倍。我国的目标是要到2030年取得至少2千兆峰瓦的太阳能发电能力。

能源局说,能源储存系统有助缓解太阳能的间歇性,同时应付未来潜在的能源中断,是支持部署更多太阳能板的关键。

八个月研究地下能源储存系统可行与否

VFlowTech的项目会分两个阶段进行,首个阶段估计用八个月研究地下能源储存系统的可行性。能源局说,地下能源储存系统固然可以减少土地的使用,但在防火安全等方面须要更全面的研究。

延伸阅读

新加坡制定未来电网能力蓝图 开发虚拟电厂提升能源管理
新加坡制定未来电网能力蓝图 开发虚拟电厂提升能源管理
我国加强电网投资应对市场供需变化
我国加强电网投资应对市场供需变化

研究完成后,VFlowTech须取得相关批准才可开发地下能源储存系统。第二阶段料长达18至20个月。

VFlowTech将用八个月研究地下能源储存系统的可行性,包括探讨防火安全等方面所须注意的事项。(VFlowTech提供)
VFlowTech将用八个月研究地下能源储存系统的可行性,包括探讨防火安全等方面所须注意的事项。(VFlowTech提供)

VFlowTech也将测试锂离子和钒液流混合电池系统。锂离子电池的能源密度高,钒液流电池则适合长时间储存能源,火患风险也比较低。采用锂离子和钒液流混合电池系统,相信可迅速应付能源需求,同时提供更长的能源储存效益。

VFlowTech首席执行长阿布舍克(Avishek Kumar)博士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地下电池体积如同20至40英尺的集装箱,目前已在几个商业地段研究部署技术的可行性,包括在码头设施地底下安装能源储存系统。

他说,VFlowTech目前每年能生产100兆瓦时电池,每1兆瓦时电池的资本支出为400美元(约527新元)。“换言之,每千瓦时电价相当于0.12至0.14美元(约0.16至0.18新元),如果电池可以更大规模生产,电价估计可以压低至0.07美元(约0.09新元)。”

VFlowTech首席技术长阿琼(Arjun Bhattarai)博士说,新加坡不曾在地下安装能源储存系统,他国先例也有限,因此设计上须严谨,也须与新加坡民防部队、国家环境局和建设局等多方展开咨询。

钠离子电池有潜力廉价替代锂离子电池

POSH则会试用1兆瓦时的钠离子(sodium-ion)能源储存系统,探讨系统在新加坡气候下缓解太阳能间歇性的效益。

POSH也将研发一款配有液体冷却机制的钠离子能源储存系统,以管理系统的热度,并收集消防安全数据。

POSH的项目会试用1兆瓦时的钠离子(sodium-ion)能源储存系统,探讨系统能否缓解太阳能的间歇性,以及在新加坡气候的表现。(POSH提供)
POSH的项目会试用1兆瓦时的钠离子(sodium-ion)能源储存系统,探讨系统能否缓解太阳能的间歇性,以及在新加坡气候的表现。(POSH提供)

POSH创办人兼首席执行长郑光远博士透露,试点计划长达三年,地点在先驱路段巷一带,即土力工程公司Utraco的所在地,能源储存系统将与Utraco设施屋顶上的太阳能板形成互补。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锂,自然界有更多的钠,因此相信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潜力以更低廉的价格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