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公共交通服务乘客量在冠病疫情后逐渐恢复,但公众的出行习惯有所改变,星期二至星期四的日均乘客量比星期一和星期五的日均乘客量来得高。

受访专家与学者认为,更多人选择星期一和星期五在家远程办公,是这两天的公交乘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陆路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星期二至星期四的公交日均乘客量为810万1000人次,比星期一和星期五的日均798万人次,稍微多1.5%。

在冠病疫情暴发前,2019年同期的星期一和星期五的公交日均乘客量为841万2000人次,比星期二至星期四的日均833万4000人次,多出约1%。

虽然数字差距不是很大,但公众出行的习惯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延伸阅读

新捷运推出新直达市区巴士路线660M号
新捷运推出新直达市区巴士路线660M号
巴士地铁车资收入首次高于疫前 营运亏损与政府补贴连降两年
巴士地铁车资收入首次高于疫前 营运亏损与政府补贴连降两年

以平日早高峰时段而言,疫情前的日均乘客量在160万人次上下,当中又以星期三的稍高。早高峰时段指的是上午7时至9时之间。

疫情过后,早高峰的日均乘客量出现明显变化,出行人数最高的一天变成了星期二,但不足160万人次。乘客量最低的是星期五,掉到140万人次以下,而星期一则排行倒数第二,稍微高于150万人次。

2019年8月的星期五早高峰日均乘客量为星期三的97%;这个数字于今年8月下跌至87%。

据估计,今年1月至8月,平日上午到中央商业区的公交通勤趟次,只有2019年同期的约86%。

员工最爱周一周五在家工作

人力资源公司仁立国际执行董事梁昌国博士受访时说,星期一和星期五的公交日均乘客量低于星期二至星期四,和灵活工作安排有关。星期一和星期五远程办公的安排受到欢迎,因为员工能更舒适地从休息日过渡到工作日,及从工作日过渡到休息日。

“这种工作灵活性有利于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取得平衡、减少通勤次数,对一些人来说也能提升生产力。”

上班族郑姝霞(48岁、行政人员)告诉《联合早报》,她的前公司在星期一和星期五,没有多少同事会在办公室,这符合公交乘客的分布趋势。她目前任职的公司的多数部门把员工分为两组,分别规定他们星期一至星期三,及星期三至星期五在办公室上班;那些可自由选择远程办公日子的部门,员工也大多选星期一和星期五留在家中。

梁昌国认为许多公司仍允许员工远程办公,因此星期一和星期五的公交乘客量将继续较低。

卓越职场研究所执行董事郭惠芳则说,一些知名跨国企业近来开始要求员工回返办公室,可能影响一些还对灵活工作安排三心两意的公司,下来也会做出同样的要求。

“公共部门在塑造职场趋势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作为本地最大的雇主,它的政策也会对其他公司机构产生连锁效应,尤其是政联企业。”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Walter Theseira)指出,公交乘客量分布不平均的情况若持续,就意味着因应星期二至星期四高峰需求而安排的公交服务量,在星期一和星期五无法获得充分使用。

“陆交局得决定什么水平的公交服务量才是恰当的,如果维持目前的公交服务量是必要的,长远来说,多出来的成本应该会由纳税人来承担。”

整体来说,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数字在内,今年1月至8月间的公交日均乘客量为751万人次,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