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阿迪拉育有三个女儿,四岁的小女儿阿菲雅是唐氏综合征患者,两年前被诊断出慢性肾病。由于女儿的病情反复,阿迪拉饱受焦虑折磨,抑郁症因此复发,与长女和次女的关系也变得紧张。

这家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援助计划下,获得社会心理方面的支持,不仅改善阿迪拉的情绪问题,还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国大医院推行儿童与青少年家庭支持服务(Child and Adolescent Family Support Services),主要为有年轻慢性疾病患者的家庭,提供受津贴的心理辅导或相关治疗。

这项计划获得伊顿基金会(EtonHouse Community Fund)资助10万元,2022年在院内试行,至今有九个家庭在计划下受益,包括阿迪拉一家。由于试点效果良好,计划将延长至2026年,院方目前正招募12个至20个家庭参与计划。

身为兼职教师的阿迪拉星期五(12月6日)受访时说,从小到大经历过的生离死别,让她在面对小女儿反复的病情时,常常陷入焦虑,甚至曾有过自杀念头。

延伸阅读

心理卫生学院开展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筛查全国研究 
心理卫生学院开展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筛查全国研究 
卡迪综合诊疗所开幕 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筛查
卡迪综合诊疗所开幕 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筛查

“小时候姐姐因脑瘤去世,我二胎怀上双胞胎,却有一个胎儿夭折,因此每次小女儿生病住院,我都很怕她的病情恶化,最终会失去她。”

她还说,由于夫妻俩当时得经常带小女儿到医院复诊,长女经常闹脾气,次女则申诉感到被忽略。因此她决定寻求援助,通过这个计划,一家人去年接受20次心理辅导、谈话治疗和艺术治疗。

受益家庭每次治疗 仅须支付两成费用

受益家庭每次接受有关治疗,仅须支付两成的治疗费,剩余八成费用由基金会资助。每次治疗费用介于60元至250元,津贴后阿迪拉每次只要支付10多元的治疗费。

阿迪拉说:“我通过治疗学习如何应付负面情绪,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悲伤和焦虑。在如何满足孩子的需求方面,这些疗程也给我们很多启发,拉近我跟二女儿之间的距离。”

国大医院邱德拔—国立大学儿童医疗中心心理学主任黄晓慧,是计划负责人。她说:“我们观察到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那就是有更多孩子、家长和病童的兄弟姐妹,可能需要治疗师提供的心理治疗。这项计划旨在提升这些儿童慢性病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她说,有些慢性疾病的成年患者,他们的孩子可能难以接受父母生病,因此院方决定扩大这项计划的涵盖范围,让这些家庭也能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