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士和私召车点对点载客服务监管框架的第二阶段检讨结果,将延至明年初公布,不过不会包括应否为私召车另设拥车证组别,因为当局还需要更多时间仔细研究才能做决定。
首阶段检讨后的新条例将在明年1月生效,包括把德士的法定使用年限从八年延长至10年。车龄不到三年的德士跟私召车一样,只须每年进行一次例常检查;召车系统若发生严重问题,业者须在一小时内通知乘客、司机和陆路交通管理局。
第二阶段的检讨结果原定今年底出炉。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当局需要更多时间完成检讨,预计要明年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交通部开支预算时才能宣布。
他指出,虽然有更多人转向私召车,但德士仍扮演重要角色,能满足不同乘客,包括年长者和旅客的需求;碰到大型演唱会或活动,也需要德士服务。
研究如何鼓励司机考虑驾驶德士
“其中一个我们在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让进入点对点市场的司机考虑驾德士,而不是全部转向私召车,因为德士能在路边载客,也能接召车工作,但私召车只能接电召客。”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确保点对点领域在发展逐渐成熟时,也能保持竞争力,以及如何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保障,确保他们仍有不同选项,可自由选择使用不同的平台,防止大型业者采取措施来锁住乘客和司机。
至于会否为私召车另设拥车证组别,徐芳达说,这个问题不容易做出决定。德士自2012年8月起便无须竞标拥车证,而是支付现行限额费(prevailing quota premium),即过去三个月的平均拥车证成价。
“有些人觉得既然我们之前为德士这么做了,为何不能也为私召车这么做,但这不是一个对等的比较。”
这是因为德士不能随意转换用途,私召车则不一样,车主可能不是一开始就用私家车载客,或是当私召车司机一阵子后决定不做了。
此外,也很难准确评估私召车需要多少供应,若另设拥车证组别,就得从中小型汽车组(A组)和大型及豪华车组(B组)拨一些拥车证给新的组别。一旦拨太多,会影响A组和B组的拥车证供应,进而导致成价飙升;若拨太少,私召车就会供不应求,导致车费水涨船高,尤其在尖峰时段。
到年底预计有20万辆车安装OBU
徐芳达也强调,政府明年2月起额外拨出多达2万张拥车证供市场投标,跟会否为私召车另设拥车证组别是没有关联的。
他指出,这额外的2万张拥车证,加上从未来注销的旧车提前拨出配额回流市场,是要确保在2026年和2027年拥车证供应达到高峰之前,汽车和商用车的配额还会持续增加,缩小供应高峰和低谷之间的差距。
针对何时会采用新一代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RP 2.0)来按照车辆实际行驶距离收费的问题,他说,有关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的重点是确保所有车辆都顺利安装智能行车器(On-Board Unit,简称OBU),到了年底,预计会有20万辆车安装完毕,占总车辆数量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