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民间创立首个协助客工的基金,为患有重病却无法承担治疗费用的客工提供援助。
12月18日是国际移民日,“客工重病援助基金”(CritiCare Fund for Migrant Workers)配合这个日子在星期五(12月6日)正式成立。
前官委议员及社会企业家王丽婷是新基金的联合创办人之一,她在成立仪式上呼吁本地公众热心向基金捐款,加上慈善团体、其他基金会和企业的支持,希望明年可筹得41万元,可在未来两年资助至少20名有需要的客工,包括外籍女佣。
王丽婷受访时说:“客工们多年来为我国辛劳付出,可是雇主为他们投保、有6万元索偿额的医疗保险并不包含门诊治疗,如化疗或遣返后的海外治疗。”
此外,外籍劳工中心和职总英康推出的C4M保险为患重病的客工提供一次性赔偿,但金额不足以应付实际的治疗开销。
根据职总英康承保的Care4MigrantWorkers(C4M)保险计划,客工如果因工业意外过世或终身残障,又或罹患37种严重疾病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获1万元的一次性赔偿。目前,外籍女佣不包括在此计划内。
新基金的另一位联合创办人吴承秘说:“我们也希望借此搜集更多相关资料,包括本地患重病的客工人数、有关的疾病种类、在本地治疗的费用等。这些可以为当局和保险业者未来考虑措施与策划时提供参考。”他也是这个基金的秘书处负责人。
对新基金的捐款将通过公益机构“希望之光” (Ray of Hope)接收与管理,并由医疗专业人士、民间社会领袖与雇佣代理等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监管。
委员会也准备邀请政府机构和雇主代表加入,让管理方更具多元视角。基金将与客工援助组织等合作,接到的申请个案将由基金秘书处进行评估、核实并提出建议,由委员会做出最终决定。
女佣冰莹(Bhing Navato)患上宫颈癌后被送回菲律宾家乡。她通过基金成立仪式现场的视讯连线分享经历时说,她患病后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没有积蓄,非常担忧要如何治疗,因为她赚的钱都汇寄回去养家了。
后来,她通过线上众筹获得约1万6000元的善款,得以在马尼拉接受化疗等治疗,目前已完全康复。她含泪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善心人士的帮助,不知道我现在会怎样。”
外籍劳工中心:基金与中心C4M保险可互补
外籍劳工中心在脸书贴文,对民间发起这个新基金表示欢迎。中心认为,这个基金与中心推出的C4M保险可以互补。
中心说,虽然按法律,雇主须承担员工的医药费,可是有些员工的医药账单超过6万元,这让一些小公司难以承担。此外,一些雇主一看见医疗开销大,就选择裁退有关员工。
“中心鼓励外籍劳工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外籍劳工中心会员计划,保护自己和家人。我们也吁请雇主关心客工的福利,为他们报名加入会员计划。”
截至今年6月,本地共有110万工作准证持有者,其中30万人是外籍帮佣,44万是从事建筑、海事、加工业的外籍劳工。
公众若有意向新基金捐款,可通过“希望之光”的网站:https://events.rayofhope.sg/events/criticare-fund-for-migrant-work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