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最迟将于明年3月底启用客工法律中心,为100多万名工作准证持有人提供免费现场法律援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拖欠薪金、工伤赔偿等纠纷。
全国职工总会外籍劳工中心与新加坡法律义务办事处,星期天(12月15日)签订合作备忘录,宣布明年第一季联手建立客工法律中心。人力部长兼贸工部长陈诗龙医生和职总助理秘书长郑德源等见证签约仪式,这也是配合12月18日国际客工日的主要活动之一。
新中心将设在实龙岗路579号的外籍劳工中心办公室内,首两年的运营经费,将来自外籍劳工援助基金(Migrant Workers’ Assistance Fund),具体金额未知。两年后,中心将评估各种需求和运作情况,制定下一步运作计划。
外籍劳工援助基金2012年5月由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和职总联合成立,隶属外籍劳工中心的人道主义慈善项目。
郑德源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新中心位于交通便利的小印度,更方便客工获得法律服务。客工无须付费,就可以用他们的母语,获得专业律师的现场咨询。
“中心的律师和工作人员,不仅擅长处理客工常遇到的工伤赔偿等就业相关问题,而且熟悉非工作相关的复杂民事纠纷。”
他解释,新中心是建立在外籍劳工中心与法律义务办事处的多年合作基础上,双方联手为客工建立一个架构更完整、服务更便利的援助渠道。中心也将成为客工了解合法就业权利的一个教育基地。
来自中国江苏的于强(38岁),2021年来新加坡参加新柔地铁系统项目建设。他告诉记者,新加坡的法律建设已经很完善,新法律中心又增加一个渠道。“语言对我来说是个大问题,新法律中心提供中文服务,这对我很有帮助。”
孟加拉客工霍格(Hoque Mufazzal,43岁)八年前来到新加坡,目前服务于兀兰的基础设施项目。他说:“很高兴得知将开设法律中心,如果遇到麻烦,我一定会过去找人咨询。”
国际客工日主庆典 吸引约1万人参加
当日,人力部的保障、关怀与接触小组和职总外籍劳工中心在裕廊湖畔花园举行今年的国际客工日主庆典。
庆典从下午5时不到就拉开序幕,活动包括客工熟悉的多文化歌舞、各类游戏、修理脚踏车、分发食物等。现场共吸引约1万人参加,他们大部分是本地客工和帮佣,也有来自周边的居民。
陈诗龙医生致辞时说:“你们为我们建造家园,照顾我们的亲人,为新加坡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12月,人力部同超过140家合作伙伴一道在全岛举办各种国际客工日庆祝活动,合作伙伴数量为历年之最,至今已吸引超过7万5000人参加,超过去年的7万名。
上周,人力部联合社会企业Holdinghands Studio和公共交通业者SMRT一同合作,推出本地首个以客工为主题的概念列车。从12月9日至22日,概念列车在南北线和东西线交替运行,鼓励公众向外来劳动者致谢。
根据人力部网站,本地的工作准证持有者,过去三年来人数持续增加,今年6月有近114万,约占本地人口的五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