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初创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环保氢气电解槽技术,产能比传统氢气生产方法提高100%,节能约20%,计划明年推广到至少七个国家。

初创公司SunGreenH2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杰(Tulika Raj)最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透露,目前已在新加坡、西班牙和英国与多个合作伙伴部署了新的氢气(hydrogen)电解槽,用于生产可再生能源。从今年12月起至明年上半年,新氢气电解槽技术将逐步推广到日本、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东欧。

她说:“我们得到了新加坡多个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最终目标是将‘新加坡制造’的氢气生产技术推广到全球。”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氢具有巨大潜力,可在发动机中燃烧或在燃料电池中使用,不会排放二氧化碳,适合长期储存。清洁氢能有可能颠覆当前的能源地缘政治。

氢气生产的水电解技术已有200多年历史,SunGreenH2的新技术依然遵循这一原理,但采用廉价的镍合金(nickel alloy)作为催化剂。通过纳米技术特殊处理过的镍合金涂层电极,可以将氢气生产输出提高100%,并在生产过程中节约20%左右能源消耗。

延伸阅读

本地科技初创公司研发电子导盲犬 助视障者安全出行
本地科技初创公司研发电子导盲犬 助视障者安全出行
徐芳达:实现净零排放与经济增长 须壮大工程团队
徐芳达:实现净零排放与经济增长 须壮大工程团队

在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的起步谷(JTC LaunchPad@one-north),拉杰向记者展示了原始的未涂层镍合金材料和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涂层电极板。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技术,1纳米约等于头发丝直径的4万分之一。

她说:“虽然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电极内部,但电极上无数极微小的孔隙允许氢离子通过电解槽,并在氢气生产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

专家:所采用电解槽技术具潜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宝胜教授,告诉《联合早报》记者,SunGreenH2所采用的电解槽技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通过自主开发的纳米结构电极,公司在提高电解槽效率,降低成本和扩大规模方面取得了进展。

他介绍,新加坡的氢气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SunGreenH2在本地几乎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但包括国大氢能创新研究中心在内的科研院所和诸多起步公司,正在开发促进氢气生产的新技术。

在国际范围内,SunGreenH2面临的一大直接竞争对手是德国公司Enapter,其电解槽采用相似原理的技术,且专注于模块化和可扩展设计,主要面向小规模应用领域。另外,英国氢能公司ITM Power、挪威公司Nel Hydrogen、美国电子设备制造公司Plug Power,以及德国绿氢方案提供商Sunfire等企业,也可能是SunGreenH2的竞争者。

“为有效与这些竞争对手抗衡,SunGreenH2 需要通过持续创新,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方面提升优势。”

新加坡氢能与燃料电池商会会长程贞光,在受访中指出,通过电解水制造出的氢气被称为绿氢,因为生产过程没有碳排放。目前,新加坡不具备绿氢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因此需要进口。海外绿氢价格高且供应量不稳定,导致高价的主要原因是氢气制造的高成本。

他解释,电解槽技术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目前,大多数电解槽的膜使用昂贵的贵金属。探索其他低成本且不影响性能的替代材料非常有意义,可能最终降低氢气的生产成本,使它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更有效地应对能源部门所面临的脱碳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