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介意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码,到有意识地保护个人资料,经政府立法和多年来的宣导,许多人早已视身份证号码为个人敏感资料。政府如今突然宣布无须再隐藏部分身份证号码,受访议员和专家认为新做法会让人不自在,须说服公众他们不会因此面对更高的诈骗风险。
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Regulatory Authority,简称ACRA)12月9日启用新版Bizfile网络平台,公众只须输入一些人的姓名,系统就会显示对应的完整身份证号码。
此举令不少公众感到费解,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随后回应说,身份证号码并非隐秘信息,隐藏部分号码的做法无太大价值。这与2018年发布的,有关如何恰当地使用身份证和身份证号码的指导原则,存在出入。
由于政府事前没有向公众宣导新做法,政府国会数码发展及新闻委员会主席陈佩玲认为,政府有必要展开广泛且明确的沟通工作。
也是人民行动党麦波申区议员的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政府应该解释为什么身份证号码不再被视为敏感,或私密到须要保护的资料,这究竟是科技进步了或其他原因。
“虽说用身份证号码来识别(identify)和验证(authenticate)身份是不一样的,但现实是公众无法区分其中差异,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须明确地让人们知道,身份证号码会或不会用于身份盗窃和诈骗的具体情况。关键是要让大家安心。”
企业通讯咨询公司商协(Socium)创办人陈国耀博士说,接下来的宣导工作应该着重于让公众知道,有关身份证号码的政策是健全的,以及未来若不再使用身份证号码验证身份后,会如何减少诈骗和信息滥用的情况。
数码部和管理ACRA的财政部星期四(12月19日)召开记者会,说明不再隐藏身份证号码事件。记者会上揭露,政府原打算循序渐进地进行公众宣导,但撤除隐藏部分身份证号码的做法因Bizfile事件提前曝光,以致来不及做好沟通方案。
数码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提到,由于须解释不同概念,加上受众的语言需求等,宣导工作不是一件小事。不过,事件如今引起人们担忧,政府会加快宣导步伐。
学者:政府面临如何重新引导公众舆论挑战
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副教授陈庆文认为,由于公众舆论已经超前发展,政府现在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重新引导公众舆论,让它与官方论述一致,而接下来的日子恐怕只会更混乱。这是因为,公众虽然会逐渐厘清事实,但令他们印象更深的会是政府未能掌控情势。
“事实是我们没有放宽个人资料保护法令,不过最近的宣布让人们对于哪些数据应受保护,哪些不受保护感到混淆。”
曾任职于政府部门并参与处理公共传播工作的陈国耀说,改变身份证号码的使用方式,涉及既定规范和观念转变,是一项大工程。当局得先识别利益相关者、了解他们个别关注的事项、建立沟通和收取反馈的渠道,及不同群体可能如何解读信息。
Bizfile事件源于ACRA误解了数码部发出的一份政府内部通知。他建议是时候检讨政府内部沟通流程,检视这类信息误解可能如何导致执行上的不协调,以及尝试了解各政府部门是否知道,他们的作为或不作为可能导致类似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