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加坡南安会馆和民间学者协办的《世界华人民间文化学刊》发布第二期,投稿作者所属区域增至12个,也新增“口述历史”部分,希望更全面涵盖世界华人民间文化。

《世界华人民间文化学刊》由南安会馆出版和赞助,携手民间学者共同筹办,主张让民俗文化研究从学术象牙塔走向民间,并且展现立足新加坡,走向世界的宏观视野。

学刊编委会阵容强大,由南安会馆会长梁佳吉、会务顾问陈奕福、中国北京大学教授赵白生、台湾南洋文化学会会长龚鹏程、福建省民俗学会法人刘家军和世界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杨松年发起,总编辑是薛依云、许丽雅和陈炜舜。学刊自2024年5月4日正式创刊后,星期六(12月21日)恰逢冬至佳节,在南安会馆二楼南风阁举行第二期发布会。

本期内容除了延续创刊号的专题论文、民间档案、民间文化巡礼和序跋点评外,也增加民间对话——口述历史。这项新设的栏目,本期收录陈恩维与朱郁文对谈写成的《广府地区春节习俗漫谈》,以及邹璐访榜鹅居民洪会钊(74岁)写成的《椰树是有眼睛的——回忆榜鹅的椰林生活》。

南安会馆素来重视与时俱进,学刊除了印刷500本,也制成电子档,加强海内外的传播。第二期编后语中提到,出版学刊和主办学术活动并非会馆常务,南安会馆作出突破创新,且内容不拘于南安文化。

延伸阅读

第二届南安文化节 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南安文化
第二届南安文化节 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南安文化
南安会馆新领导班子接棒 拟筹集3000万元重建大厦
南安会馆新领导班子接棒 拟筹集3000万元重建大厦

南安会馆会务顾问陈奕福在发布会致辞时,感谢各地专家、文人和学者支持学刊,不吝赐稿。他说:“华人民间文化不只是宫庙殿堂,而是世界华人日常生活作息的记录。这份学刊从民间文化的角度,记载了华族在世界各地的生存故事,因而别具意义。”

其中一名总编辑薛依云受访时说:“学刊获得南安会馆的资助与支持,希望立足本地放眼国际,证明新加坡不只是功利挂帅的商业大都会,也蕴藏丰富的文史文化资源。”

他也提到,相对于精英文化,民间文化是自发的文化创造,诸如民间档案、文物保存和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都非常脆弱,以文字记载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与发扬,是时代的使命。他预告第三期学刊计划在2025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