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领域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重环境负担,加速发掘地热能等洁净的可再生能源、以可持续方式满足电力需求的工作紧迫。我国正在研究当前两种较有潜力的热能系统是否可行。

能源市场管理局去年9月启动提案征集,以评估本地深层地热能用于发电的潜力,探索深度可达地深10公里。由盛裕集团(Surbana Jurong)、国际低碳方案提供商Chevron New Energies,以及英国地球物理业公司Bridgeporth组成的财团今年4月以1600万元标得项目。

能源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项目正处规划阶段,评估团队计划使用多种技术进行非侵入式勘测,包括测量地球重力场、岩石产生的磁信号,以及确定地下电阻率。评估团队也会借此机会了解我国是否有适合捕获和储存碳的地段。

调查初期主要评估地球重力场,以及岩石产生的磁信号,收集到的数据会与已知数据及现有地质图相结合,形成3D模型帮助评估团队估算地深处的温度和热能潜力。

能源局:须全面评估技术安全可靠等因素

能源局重申,必须全面评估技术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效益,以及可持续性等因素。“能源局正密切关注深层地热技术的发展,尚未做出任何部署决定。”

延伸阅读

从地热勘探到“无卫星”导航 我国量子策略迈出重要一步
从地热勘探到“无卫星”导航 我国量子策略迈出重要一步
能源局探讨开发地热能 邀业者协助勘测与评估
能源局探讨开发地热能 邀业者协助勘测与评估

能源局透露,我国也将派团队出国实地考察,了解部署技术的挑战及监管需求,目前关注的地热技术包括先进型地热系统(Advanced Geothermal System)和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

先进型地热系统采用循环井筒网络,液体到地深处加热后会升上地面层,液体承载的热量可用于发电。这种技术目前还在试行阶段,尚未实现商业规模。

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初创公司Eavor,早前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盖雷茨里德展开试点计划,目标是要生产8.2兆瓦电力,项目预计2026年完成。能源局5月实地考察,了解Eavor采用的钻地技术。

增强型地热系统则是以高压把液体注入地深处制造裂缝,使更多液体可以流入地深处加热,之后由系统抽取到地面层发电。

总部设在美国的初创公司Fervo Energy,不久前在内华达州启动试点项目,顺利生产3.5兆瓦电力,并计划到2028年把电力生产提高至400兆瓦。

科研规模庞大 南大探讨合作机会

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副教授罗马尼奥利(Alessandro Romagnoli)受访时说,地质构造(tectonic)活动可能把熔化岩石推高,让它们更靠近地表,形成高温地段。“我国中部的花岗岩(granites)约2亿年前形成,本次调查相信能揭示这些花岗岩,尤其是高产热率的新邦花岗岩(Simpang granites)的规模。”

至于碳捕获和储存的潜力评估,罗马尼奥利说,关键条件包括地深处有足够孔隙来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渗透性能否使注入二氧化碳更容易;封堵能力能否防止二氧化碳逸出。

“这是新加坡首次开展这种规模的研究,相信有许多细节须敲定,也有不少障碍得克服。南大正与盛裕集团讨论如何进一步合作,进行数据分享。”

我国的目标是要最迟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前,能源领域占我国总碳排放量的约40%。能源局委任的能源2050委员会2022年发布《迈向能源转型2050》报告预计,到了2050年,地热能或核能可供应我国约一成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