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骆明水,退休近20年却从未停止求知和工作。只上过几年小学的他不仅自学英语,还考取了中药和推拿等专业证书。

自2008年起,他每周三天,风雨无阻地从加冷的家搭乘90分钟的巴士,前往裕廊慈济日间康复中心担任助理。当时,他已经71岁。

骆明水对生命积极正面的态度感染了身边比他年轻的家人朋友,让他们看到,年龄只是数字,心态才最重要。

廿载奉献 风雨无阻

骆明水每周在康复中心义务工作三天。早上八点半,他都会准时“上班”。虽然通勤时间长达90分钟,但他甘之如饴。

每周三天,骆明水花上90分钟搭巴士去做义工。(视频截图)
每周三天,骆明水花上90分钟搭巴士去做义工。(视频截图)

在康复中心,骆明水负责消毒设备、协助病人量血压、搀扶行动不便的患者等工作。中心28岁的物理治疗师梁嘉芯说,起初得知骆明水的年龄时略有顾虑,但很快便被他的敬业和熟练折服:“有他在,我很安心。”  

12岁离乡背井 小学学历无阻求知路

出生于马来西亚的骆明水,为了生计12岁来新加坡找工作,曾经当过巴士、水泥车和德士司机。只上过几年小学的他努力自修,自己买书学英文。

退休后  他求知的热忱并未退却,还去报读中医课程。不过他没有相关学历符合入学要求,只能旁听,不能考取文凭。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转而学习推拿,上中医助理课程。

他受访时说:“我花了四年半,考到了一个中药的配药师的专业证书,就加入了慈济康复中心做配药师。”

骆明水协助物理治疗师,梁嘉芯帮病人拉筋。(视频截图)
骆明水协助物理治疗师,梁嘉芯帮病人拉筋。(视频截图)

意外跌倒险被迫“退休”

往后10多年,他都一直在康复中心上班,直至去年底的一场意外才被迫暂停。

一个周日早晨,骆明水去巴刹买鱼时,不慎在雨天路滑跌倒。“当时急着回家,一跌下去就知道站不起来了。”他回忆道。

这次意外导致他大腿骨折,需做手术。卧床期间,生活无法自理对他而言是巨大的打击,最担忧的,却是不能回到他热爱的岗位。

慈济的同僚上门探望,并鼓励和指导他进行康复训练。骆明水说:“在他们的指导下,我鼓起勇气,忍痛坚持练习,心里一直想着一定要康复,一定要回去。”

经过约6个月休养,他再次回到康复中心为病患服务,“感觉就像重生那样开心!” 

骆丽娟为父亲感到骄傲,视他为榜样。(视频截图)
骆丽娟为父亲感到骄傲,视他为榜样。(视频截图)

持续工作不仅赋予骆明水生活意义和归属感,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感染了身边的亲友,尤其是女儿骆丽娟。她说:“爸爸积极向上,身体力行帮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骆明水的角度看,“人生在世本就短促,能够服务多一天就是多一天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