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将在明年2月18日(星期二),在国会发表2025财政年预算案声明。受访政治观察者认为,明年适逢大选年及新加坡独立60周年,政府可能提供更多短期援助,以惠及社会各阶层,帮助人们缓解生活费压力,同时争取和巩固民意支持。
我国明年举行全国大选,来临的财政预算案自然被外界视为“大选预算案”。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博士(Walter Theseira)指出,政府通常在任期初期较为谨慎,以降低预算失衡的风险,而在任期后期若出现盈余,则有更大的灵活性来规划支出。
他认为,既然明年的预算案将是本届政府任内的最后一个,这为政府在支出安排上提供了更大的调整空间,也因此可能出现所谓“派糖果”的现象。
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副教授陈庆文指出,2011年、2015年和2020年大选前的预算案,都有一个共同点——政府在提供一次性或重复性的援助方面,表现得更加慷慨。例如,政府在2011年预算中,推出总值32亿元的“增长共享”配套,让每个家庭获得3000元到4000元不等的各项补贴与回扣。
他预计,明年的财政预算案也不例外,而且将“更加慷慨,人人有份”。
学者:政府可能推出“SG60分红”
陈庆文还提到,明年不单是大选年,也适逢SG60。他认为,政府可能推出“SG60分红”,向人民和社会提供资金,推进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的政策转变。
然而,这些举措虽有助于社会发展,却也容易被解读为大选预算案的一部分。陈庆文说:“关键是人民行动党政府是否能够向人民证明,这些措施不是浪费财政资源或‘政治分肥’(pork barrel politics),而是展现政府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管理下,为民众提供实际帮助的能力。”
智库铄翼国际事务高级分析师穆斯塔法博士(Mustafa Izzuddin)同样认为,选举年的预算案,通常比非选举年的预算案更全面,为各社群提供援助。他说,政府已在之前的预算案提出长期的制度改革,而选举年的预算案则注重短期见效的措施,以便在大选前发挥积极作用。
行动党前国会议员殷吉星(Inderjit Singh)指出,考虑到生活费上涨对民众的显著影响,政府必须推出更多援助措施缓解问题。他预计,明年的援助计划可能会比今年多。
“人民期待更多援助,如果政府无法满足期望,他们就会失望。在选举年,你不希望让选民失望。”
来届大选最迟须在明年11月举行。穆斯塔法预计,大选不会紧接着预算案公布后马上举行,因为政府需要时间沟通预算案的新措施,也要让民众“有感”。他说,按照以往经验,预算案公布后的三个月,也就是5月份,是热门的大选时机。
预算案官网与社媒征集公众意见
国会一般在预算案声明发表约一周后辩论财政政策。接着,国会拨款委员会将针对各部门开支和计划进行辩论。2024年的财政政策和各部门开支预算辩论长达九天,于3月初结束。
明年是黄循财自2021年5月担任财长以来,第四次发表财政预算案声明,也是他今年5月接任总理后第一次发表预算案声明。
财政部星期五(12月27日)发文告说,新预算案声明到时将通过电视和电台直播,预算案官方网站也将进行网络直播。完整的财政预算案声明会在发表后上传到官网。
公众若有意提出看法,可在明年1月12日之前,通过预算案网站,以及民情联系组(REACH)的预算案微型网站、脸书和Instagram等渠道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