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北半球进入夏季时,听闻欧洲有人热死,50岁家庭主妇吴丽婵总觉得是当地人不适应炎热天气。生长于新加坡这个热带岛国,以为早已习惯了赤道上的气候,但今年那股热劲连她也感到窒息。
因鼻子过敏,吴丽婵平时很少开冷气机。但今年中过后一直到10月左右,电风扇吹的尽是热风,让她直呼受不了。
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今年真的是破了我的极限,有几晚热到失眠,没办法只好开冷气机。”
引发高温天气的厄尔尼诺现象年中时已逐渐消退,不过今年7月却是我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月;12月7日录得的36.2摄氏度,也创下12月单日新高。
根据今年1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结果,到了本世纪末,酷热天气很有可能成为新常态。
面对最坏的高碳排放量情况,一年可能有多达351天的高温会超过35摄氏度;本地年均气温,则预计每10年上升0.55摄氏度,远高于过去40年0.24摄氏度的增幅。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吴丽婵认为,个人能做的是避免过度消费加剧对环境的伤害,因此她多年来都尽量用二手物品。
求学时不特别关注环境课题的黄诗玮(33岁,永续顾问),步入社会后开始关注资源浪费的问题。
她说:“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让我深刻感受到时间是有限的,进而联想到其他有限的资源。如装面包的塑料袋,我只用那几分钟,面包吃完后就扔了。”
为了善加利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她在2018年加入推广环境清洁的非政府组织亲乐团(Kindred Community),定期参与清洁活动。
今年6月14日,巴西班让码头两艘船碰撞,数百公吨漏油严重污染了南部海岸线。黄诗玮响应公共卫生理事会号召,加入其中一场海滩清洁活动,到东海岸公园清理残留在石缝中的焦油球。
她认为漏油意外不是人们能够控制的,但事故导致海滩关闭影响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引发人们思考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不是我造成的,不代表我就不能协助解决问题。”
800名清洁人员和2300名义工,最终花了约两个半月,才完成漏油事故的清理工作。
环境课题虽复杂,但人们也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可以从改变日常习惯着手。
公用事业局分两个阶段上调水费,首阶段今年4月1日落实,每立方米饮用水调高2角钱;明年4月1日再调高3角钱,从2.94元增至3.24元,总增幅约18%。
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不仅是为了节省水费,也应该考虑到产水的碳足迹。我国四大水喉中,生产新生水和海水淡化都须消耗大量能源。
为助人们改变习惯,政府今年4月发放300元气候优惠券给110万户政府组屋住户,补贴他们购买10种节能省水家电和装备的费用,如洗衣机、冰箱、冷气机和马桶等。
在工业用户方面,我国也落实了几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自2019年以来,每年排放2万5000公吨及以上温室气体的设施都须缴纳碳税。今年和明年,碳税金额从原先的每公吨5元,调高到每公吨25元,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上升至50元至80元。
今年1月,来自晶圆制造、电子和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在推出年用水量至少6万立方米的新项目时,须达到公用局制定的回收水要求。以晶圆制造厂为例,水回收率须达至少50%。
气候变化冲击粮食生产,加上全球局势不稳定影响供应链,我国因此积极落实2019年定下的“30.30愿景”,以加强食品保障。
要在2030年期限内达成目标,让本土农产品能满足本地人三成的营养需求,是一场硬仗。尤其近期不时传出农场倒闭的消息,原定今年投入运作的本地第四家鸡蛋农场,也因资方的问题起了变故。
除了自产,我国正研究以不同方式扩大蛋白质来源,新加坡食品局今年7月就批准了业者进口、制造和出售16种可安全食用的昆虫。
环境问题影响层面之广,住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你我都无法置身事外,只有尽早意识到事态严重,才能尽快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