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迁入如切区,本地著名建筑师黄建煌(52岁)得知那一区的联络所即将搬迁拆除后,义务献出时间和专业技术,以居民身份亲自设计崭新的综合发展项目,希望为自己的邻居街坊打造一个既能展现如切历史文化,又能满足他们当前和未来需求的社区聚集地。

这是以设计洋房闻名的黄建煌,在他24年的职业生涯中,首次为我国设计的民用建筑,这相信也是首次由居民自发设计的民众俱乐部。

他说:“身为一名建筑师,我热衷于创造能够服务人们的空间,如今能为一个直接惠及自己社区的项目做出贡献,令我非常兴奋。”

新的综合发展项目坐落在东海岸路上段,就在现有的市区重建局露天停车场,距离目前的实乞纳南民众联络所(Siglap South CC)约500公尺。新项目将结合民众俱乐部、商业活动、食肆、社区空间及艺术和体育设施,预计明年底动工,2029年竣工。现有的实乞纳南民众联络所则预计会在2029年开始拆除。

马林百列集选区负责如切区基层事务的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说,民众俱乐部的设计一般由人民协会主导,先成立一个委员会并组建专业团队完成设计,在第二阶段才邀请社区内的志愿建筑师提供意见。

延伸阅读

交流站:如切娘惹文化值得保留
文化市镇如切 古早味藏街巷间 
文化市镇如切 古早味藏街巷间 

新的综合发展项目有别于一般程序,先由志愿建筑师黄建煌设计,再把设计交给人协过目。

也是人协副主席的唐振辉说:“我们去找人协之前,甚至不知道是否有资金,也不知道人协是否同意设计,但我们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如何打造一个既能满足居民需求,又能令人赏心悦目的项目。”

新建筑呼应如切种植园历史

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黄建煌深入研究了如切的历史,发现这区曾是一片椰林和甘蜜种植园。这为他的设计提供了灵感,把种植园层叠的山丘、蜿蜒的路径,以及绿意盎然的景观,融入建筑中。

“最终的设计像是一个长满了茂盛植物的山丘,呼应如切曾经的绿色景观。它从地面缓缓升起,创造出一个既自然又和谐的诱人空间。”

这是建筑师黄建煌为如切区新综合发展项目的设计初稿。建筑外墙将覆盖绿植,层叠的露台呼应了如切曾是种植园的历史。设计还包括多个开放的共享空间,供居民聚集、散步或休息。(受访者提供)
这是建筑师黄建煌为如切区新综合发展项目的设计初稿。建筑外墙将覆盖绿植,层叠的露台呼应了如切曾是种植园的历史。设计还包括多个开放的共享空间,供居民聚集、散步或休息。(受访者提供)

黄建煌说,让绿植覆盖建筑除了是设计元素,还可作为自然隔热层,降低建筑的能耗。同时,系统化的雨水收集与太阳能板的运用,使建筑在可持续和历史传承之间找到平衡。

设计建筑最重要的元素,离不开服务社区,满足居民的需求。

唐振辉说,过去近两年,团队收集了居民的意见并了解他们的需求。其中,增加体育设施是最受欢迎的建议之一。

因此,新项目不仅将设有羽毛球场、篮球场和近期兴起的匹克球(pickleball)场,还计划在屋顶设立健身房和跑道。此外,还预留了灵活多变的空间,可根据未来流行的运动趋势进行调整。

项目也将衔接周围的公园和街道,鼓励居民骑行或步行前往。

另外,考虑到更多人选择居家办公,项目将有共享工作和温书空间,备有网络、插头、通话隔间等,为学生和自由职业者提供便捷舒适的环境。

建于1960年的实乞纳南民众联络所同时也是一所表演艺术中心,多年来为居民提供各种艺术课程。

新项目将延续这一传统,进一步把艺术带入邻里。唐振辉透露,新项目因此会辟设一座有240个座位的黑箱剧场。

他说:“我们希望居民可以穿着短裤,从住家骑行到剧场看艺术节目,再过一条马路去吃那里出名的鸡饭,重点是让艺术变得触手可及,并且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如切区居住14年的杨惠敏(54岁,银行经理)受访时指出,希望新的联络所有设备音响齐全的音乐厅,并安排更多音乐和文艺节目。“联络所也可以在大厅每周举行免费节目,如街头艺人、中英文流行歌曲、老歌、爵士乐等表演。”

经常到联络所参加活动、工作坊和会议的陈靖凯(18岁,学生)则希望新联络所增添健身房和食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