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安召集了海底电缆工作小组,研究如何加强海底电缆网络的韧性,防止电缆损坏并影响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运作。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星期四(1月16日)在泰国曼谷出席第五届亚细安数码部长会议,以会议主席的身份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
亚细安成员国为建立包容与可信赖的数码生态系统,去年召集了三个工作小组,海底电缆工作小组是其中之一。
杨莉明指出,海底电缆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但容易受到损坏。全球每年发生150起至200起海底电缆事故,单是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就有超过50次电缆被切断。近期,台湾东北外海的电缆疑似遭货轮破坏,引起关注。
这类事故的肇事原因,往往是渔船拖网捕鱼、船只没妥当收锚,以及船只在没经批准的锚地停泊。海底电缆遭破坏,数码连通就会受影响。去年4月,马六甲海峡的一条电缆受损,导致南亚一些国家的互联网服务中断。
杨莉明:社会日益数码化 电缆网络韧性更重要
杨莉明说:“随着我们的经济与社会日益数码化,通过更好的协调来加强电缆网络韧性越发显得重要。各国政府和电缆行业正在强化教育,并在保护与维修海底电缆方面采纳最佳的国际做法。”
工作小组已针对更新2019年版加强海底电缆网络韧性与维修工作的亚细安准则,展开讨论。
亚细安成员国去年也针对反网络诈骗以及人工智能治理,召集了另两个工作小组,目的是应对跨境网络诈骗问题,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课题。
杨莉明强调,亚细安成员国也在其他关键的数码领域加强合作,包括促进跨境数据流通,进而为数码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成员国也在网络安全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像是召集亚细安区域电脑紧急反应小组(ASEAN Regional CERT)和启动相关的实体设施。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让小组投入运作,提高成员国之间的信息分享与提升能力建设,以加速合作应对网络威胁。
杨莉明在此次会议上,把会议主席的棒子交给泰国副首相兼数码经济与社会部长巴社(Prasert Jantararugt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