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免疫系统的变化,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药性有关。

隶属国立健保集团的心理卫生学院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联合开展的研究发现,通过分析免疫细胞的变化,有望预测患者潜在的抗药性,从而更早地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新加坡每116人当中就有一人患精神分裂症,然而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具体起因至今尚不清楚。近年来,免疫系统变化与精神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全球约三成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物有抗药性。他们的症状难以缓解,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家庭护理的负担也增加。目前,氯氮平(clozapine)是唯一获批准用于治疗抗药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收集196人血液样本进行研究 成果已发表国际期刊

研究团队收集了196名参与者的血液样本,参与者包括身心健康的人,以及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通过对比这些样本中66种免疫细胞类型,研究人员发现,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抗药性相关的免疫细胞变化。

延伸阅读

心理卫生学院研发精神分裂症抗药性检测法 料三年后推出
心理卫生学院研发精神分裂症抗药性检测法 料三年后推出
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说的 全是内心最真实想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说的 全是内心最真实想法

这项研究成果,已在心理神经免疫学国际顶尖期刊《大脑、行为和免疫》(Brain, Behaviour and Immunity)发表。

心理卫生学院精神科见习医生、研究论文主要作者李妍慧说:“我们的目标是识别可能用于预测治疗耐受性的免疫细胞变化,从而实现更早、更有针对性的干预,例如更早启动氯氮平治疗,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此外,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参与机制,还可以帮助未来开发针对免疫的治疗方法,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额外治疗选择。”

心理卫生学院错乱症治疗科高级专科顾问李志强副教授补充说:“研究结果佐证免疫失调在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耐受性中的作用。这对于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利用某些免疫标志物预测未来治疗耐受性方面。这为早期识别可能对治疗产生耐受性的患者带来希望,并为临床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指引,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合作负责人、新加坡免疫学组首席研究员阿南德博士(Anand Kumar Andiappan)说:“精神分裂症的复杂性,以及在每名患者身上的多样化表现,令这病症难以诊断,更不用说及时进行最合适的治疗。通过我们与心理卫生学院的合作,我们成功将科学方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揭示免疫学方面的关系。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推动更果断的治疗应用,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并减轻他们的负担。”

这项研究获得新加坡卫生部下属全国医学研究理事会(NMRC)的支持,研究结果标志着精神分裂症治疗研究的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希望进一步探索免疫系统在其他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并开发针对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多元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