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冠病疫情影响,2025年满五年居住年限的组屋单位数量预计只有7000多个,为10年来最低。分析师说,政府今年推出2万5000个预购组屋单位有助满足住房需求,但明后两年预购组屋单位供应较少,进而影响转售组屋市场。
建屋发展局星期四(1月16日)宣布接下来三年推出超过5万个预购组屋单位,其中1万9600个单位会在今年内销售,3800个是等候期少于三年的等候时间较短组屋(Shorter Waiting Times Flats),占整体供应约两成。此外,当局也将推出超过5500个剩余组屋单位。
对此,SRI研究与数据分析部主管莫汉(Mohan Sandrasegeran)指出,建筑业在疫情阻断期间须停工,影响了预购组屋的工程进展。建屋局资料显示,2020年共交付11个项目,比2018年和2019年各17个项目来得少。
尽管建屋局没有提供确切数据,但合登集团高级数据分析总监李思德预计,2025年满五年居住年限(Minimum Occupation Period,简称MOP)的组屋单位有7000多个,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低数量。
ERA产业主要执行官林东荣则指出,2021年到2024年有约8万1000个组屋单位达居住年限,但不是所有单位都立刻转售,接下来可能还有单位陆续出售。他预测,2026年和2027年达居住年限的组屋单位有近3万2000个,转售组屋供应将进一步增加。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2021年回复国会询问说,13.4%的屋主在达到居住年限的一年内售出组屋,显示大多数的屋主会在居住年限后继续居住,只有一小部分会想要转售,因此市场供应的实际增加更少。
大亨房地产网站(MOGUL.sg)首席研究师麦俊荣根据新加坡人口数据推算,每年来自首次购屋者的需求约1万9000个单位。然而,建屋局准备在2026年和2027年每年推出约1万3850个预购组屋单位,短缺会促使买家转向转售市场,使得组屋转售价每年取得双位数增长。
去年转手组屋近3万宗 建屋局:转售价料涨9.6%
林东荣认为,政府较为谨慎地推出预购组屋,有助避免未来供应过剩,影响房价。
未来新组屋中,越来越多将是等候时间少于三年的组屋,林东荣说,多数预购组屋的五六年等候时间对有迫切需要的购屋者来说不太实际,但三年或更短就更加灵活,他们可以暂时租房或和亲戚同住。
莫汉说,建屋局提供更多等候时间较短组屋的策略,以满足人们对更快速住屋供应的需求,从而减少他们对转售组屋的依赖。“当局平衡不同组屋类别的供应,迎合不同购屋者的时间规划。”
整体来说,林东荣认为2025年组屋转售市场会有所放缓,李思德也预计交易量介于2万6000到2万8000个,增幅介于5%到8%,比2024年的涨幅小。
建屋局预估数据显示,2024年有2万8876个组屋转手,转售价增长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