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六年前相比,新加坡人拥有的挚友显著减少,而且整体上人们无论年龄或社会经济地位如何,都更倾向于同自己收入水平相当的人来往和互动。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所长贾纳达斯·蒂凡星期一(1月20日)在“新加坡透视论坛2025”致开幕词时说,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凝聚力较良好,但已有迹象显示,基于收入不平等、社交媒体以及移民等因素,本地的社会凝聚力正承受压力。
他引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员马修博士(Mathew Mathews)的调查结果指出,新加坡人平均拥有的挚友人数,从2018年的10.67人,减至2024年的6.49人。
年轻人和低收入者挚友较少
这个现象在年轻人群中尤其明显。数据显示,18岁至35岁的受访者,无论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一般上比较年长者所拥有的挚友少。和较年长者相比,年轻受访者也更倾向于跟自己收入水平接近的人互动。
调查也发现,收入较低的受访者,即月入少于4000元者,无论什么年龄,往往有较少非常要好的朋友。
月入低于2000元的受访者,倾向与自己收入水平接近者互动的比率从2018年的45%,增至2024年的52%。月入超过1万元的受访者,倾向与背景相似者互动的比率则从2018年的29%增至2024年的36%。
有关调查的完整报告将稍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