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挑战的迷宫里,机器人须以最快速度完成模拟送餐任务,这考验的不仅是速度,更是设计与开发能力。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举办机器人竞赛,超过450人参赛,创下2023年创赛以来的新高。
新科大星期四(1月23日)举办为其两天的“RoboRoarZ”重构机器人竞赛,共有95支队伍参赛。来自近40所本地和海外学府的450多名参赛者齐聚一堂,展示创新才华。
今年的竞赛主题为“弥合人与送餐机器人之间的生产力差距”。参赛者须组成最多五人的团队,使用由新科大设计的重构机器人“Smorphi”,提升机器人的效率与灵活性。
各队须设计、开发、评估并改进机器人,以最快速度完成“送餐”任务。机器人须在迷宫中穿梭,直至顺利到达目的地。
比赛根据年龄分为四个组别:小学高年级组(10岁至12岁)、中学组(13岁至17岁)、中学后组(16岁至20岁)和大专组(20岁及以上)。
新科大工程产品开发领域副教授莫汉(Mohan Elara Rajesh)指出,新加坡餐饮行业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因此本次竞赛主题特别着重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并要求参赛者结合编程技术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跨学科能力。
不分年龄与背景 商科生也爱编程
年仅10岁的新华小学小四生阿基兰(Akilan Aravindan)说,每当看到生活中的问题时,总想通过创造和编写程序来解决。这次参赛对他来说是一次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
淡滨尼美廉初级学院二年级生陈良颖(17岁)虽然是一名文科生,但她从小对编程和机器人有着浓厚兴趣。她告诉《联合早报》,她先前通过网络自学,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在这次竞赛中,面对众多实力强劲的对手,她并不畏惧,而是将此次比赛视为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
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的蒋珂珂(22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四生)虽为商学院学生,却对编程和机器人同样热衷。她认为,编程技能不仅对大学生重要,对未来职场人士更是不可或缺。
“即使是商科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需要编程的环节。”她鼓励学弟学妹不要因为零基础而犹豫,积极投入编程学习。
下届竞赛将于2025年5月,在马来西亚亚太科技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