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台湾艺人大S徐熙媛赴日本旅游期间,因流感并发肺炎过世,让人轻叹天妒红颜时,也不禁思虑起流感的严重与致命可能。
有医生指出,现在流感在本地四处传播,即使不出国也可能受感染。我国卫生部网站1月31日公布的传染病周报显示,本地综合诊疗所从1月19日至1月25日,共接治3045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患,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5%。
卫生部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据估计,2010年至2017年期间,本地因流感和流感引发肺炎的住院率,每10万人口中有50.1例。
《联合早报》整理相关资讯,并咨询专家,通过五要点带你了解流感,以及治疗和预防等关键。
什么是流感?
即流行性感冒,是由A、B、C型流感病毒引发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专门攻击人类的呼吸道,导致粘膜发炎。
流感一般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或由触摸到带有流感病毒的物体、共享食物等方式感染。
感冒则可能由多种病毒引起,症状发展较流感轻而缓。
本地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医生说,流感已在本地广泛传播,人们无须出国旅行,也可能得流感。
“如果你有发烧、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初步预诊有90%可能是流感。”
流感一般比普通感冒严重,部分人群可能发展成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脑膜炎等并发症而致命。
梁浩楠说,由流感发展成肺炎并不罕见,但是大部分肺炎患者在接受一些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治疗后都会痊愈。
流感有什么症状?
症状包括高烧、喉咙痛、咳嗽、头痛、肌肉疼痛和鼻塞。其他症状还有:打喷嚏、流鼻涕、没食欲、疲劳、虚弱、发冷等。
东北医疗集团医疗总监梁佳荣医生指出,单靠体检等难以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但目前已有拭子检测可用于确诊流感。
不过,梁浩楠说,并非所有人会到诊所进行流感检测,因此可能无法精准用药。他建议公众参考冠病疫情期间的做法,定期进行检测。
谁是严重流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五岁以下的幼儿、免疫力较弱,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心肺疾病等病患,更易因流感发展出严重并发症。
此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青少儿,得流感后有患上瑞氏综合症的致命风险,会影响肝脏和大脑等器官。处于第二、第三孕期的妇女也应注意。
国际传染病协会前会长淡马亚教授也说,一些年轻人或中年人可能因流感出现心脏并发症,而这类情况往往难以诊断或治疗。
如何治疗?
一般人可用扑热息痛(paracetamol)等减缓疼痛与发烧。
梁浩楠说,医生可使用抗流感药物,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或巴洛沙韦(Baloxavir)治疗。
在患病两天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减轻症状,加速痊愈,但无法取代流感疫苗。
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对治流感无效,但能治疗因流感引起的严重细菌感染等。
小孩、老年人和有其他病史的高风险人群,应及时寻医治疗。
如何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家中有高危人群的民众,或是常接触不同流感病患的医护人员,也建议接种疫苗。
由于流行的流感病毒不断变化,而且人体相应的免疫力会逐渐下降,卫生部建议每年接种一、两次流感疫苗。
接种后需两周才生效,最好在流感季节前尽早接种。首次接种的六个月至八岁幼儿须接种两次,每次间隔四周。
梁浩楠强调,即使不是老年人或没有慢性病,也可接种流感疫苗。“虽然疫苗无法百分百预防流感,但即使感染了,也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梁佳荣则提醒,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有症状的人,到人群密集区应佩戴口罩,不适时务必就医。
此外,坚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健康生活,都有助于预防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