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名施行肾移植手术的医生曾广陶教授,于大年初四(2月1日)逝世,享年95岁,留下遗孀和三名女儿及多名子孙。

曾广陶(Chan Kong Thoe)于1970年7月8日,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完成我国第一起肾脏移植手术。

当时,一名男童因脑瘤去世,他的母亲同意捐出儿子的肾脏。时任新加坡大学外科系主任的曾广陶带领肾科外科团队,经过三个小时的手术,成功把肾脏移植到揭秀英(Khit Siew Gin,29岁)的左侧。成为我国第一个已故者捐赠的肾脏移植手术。

曾广陶教授于1970年7月成功完成我国首起肾脏移植手术。20年后,他与当年的受益病患揭秀英重逢,庆祝这一里程碑。(海峡时报)
曾广陶教授于1970年7月成功完成我国首起肾脏移植手术。20年后,他与当年的受益病患揭秀英重逢,庆祝这一里程碑。(海峡时报)

这项移植手术在当时被视为实验性质,因为手术在前一年仅在狗身上进行过。

揭秀英换肾前,肾功能衰歇,曾一度昏迷,接受肾脏移植后四年,因抗排斥药副作用而不良于行,10多年后也出现椎间盘突出问题。揭秀英1992年因其他疾病去世,当时她的肾功能依然良好,是当时本区域存活最久的换肾病人,活了22年。

延伸阅读

他因父爱获新生 70岁体内有个近百岁肾脏
他因父爱获新生 70岁体内有个近百岁肾脏
患抑郁症 76岁父捐肾救爱女
患抑郁症 76岁父捐肾救爱女
揭秀英在1990年与当年替她动肾移植手术的曾广陶教授喜重逢。揭秀英后来于1992年因其他疾病去世,当时她的肾功能依然良好,是当时本区域存活最久的换肾病人,活了22年。(档案照片)
揭秀英在1990年与当年替她动肾移植手术的曾广陶教授喜重逢。揭秀英后来于1992年因其他疾病去世,当时她的肾功能依然良好,是当时本区域存活最久的换肾病人,活了22年。(档案照片)

曾广陶也是淡马锡首席执行长狄澜(Dilhan Pillay)的岳父。曾广陶的小女儿、狄澜的妻子曾素珊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父亲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成就,让姐妹三人引以为豪。  

“父亲在年轻时就很成功,而且一直工作到七十多岁。我记得在我成长期间,他的工作时间很长,经常在深夜被叫去动紧急手术。他对自己的专业付出奉献,对专业领域的卓越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他对许多事物都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博览群书,兴趣广泛。他的一生过得充实长久,我们心存感激。”

捐赠设立“曾广陶优秀外科项目” 支持年轻医生读博

曾广陶多年前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捐赠设立“曾广陶优秀外科项目”,支持有抱负的年轻外科医生攻读博士学位。据了解,至今至少10名外科医生受惠。曾素珊说,子孙们会承继父志,继续给予支持,发扬他对百年树人的热忱和贡献。

国大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瓦沙拉教授受访时说,曾广陶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先驱人物,尤其在肾脏移植领域。他施行了第一个肾移植手术,为在新加坡之后50年的活体捐赠者肾移植,以至心、肝脏、肺和胰腺等器官移植手术奠定基础。

瓦沙拉说:“曾广陶的远见,以及对推动医学实践的奉献,在新加坡的器官移植领域流芳百世。他的先驱之举拯救无数生命,激励了我国未来几代的外科医生、移植科医疗人员。”

求知欲极强 90岁高龄仍对事物充满好奇

国大心脏中心胸肺外科荣誉顾问医生李俊能(74岁)荣誉教授说,虽然未曾有机会与曾广陶共事,但在多个场合与他交谈时,发现他的求知欲极强,即使到90岁高龄,仍然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积极询问,无论在外科领域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保持谦逊。

李俊能说,曾广陶非常聪颖,是我国顶尖临床医生和优秀讲师。他曾以36岁的年轻资历,获英格兰皇家外科医学院邀请,在极具盛名的亨特讲座上发布有关肝癌研究的演讲,在当时是极少数受邀发表演讲的亚洲医生。 

考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 别人用33个月准备他用三个月

曾广陶生于1929年,在槟城完成中小学教育,曾因日本侵略马来亚暂时休学。复课后,他凭自身努力考取骄人成绩,并在1954年在马来亚大学第五届毕业典礼上,囊获医学系的所有七个奖项。

1955年,他开始在新加坡医院工作。在竹脚医院的妇产科部门工作期间,曾向我国第二任总统薛尔思学习。1959年,曾广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准备,考取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一般人需33个月准备时间。

之后,他到英国两所著名医院学习外科。两年后,他回到新加坡中央医院,负责肝脏手术。1965年,曾广陶再次到英国深造,之后到美国学习肾脏和肝脏移植手术技巧。

曾广陶停柩兀兰工业园E8区的兀兰永念堂至星期三(5日),供亲友吊唁,葬礼则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