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推出的《维持种族和谐法案》下,做出有损种族和谐行为的人,可通过参与社区计划弥补过失,作为起诉的替代方案。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星期二(2月4日)在国会为《维持种族和谐法案》提出二读时说,拟议推行的“社区关系修复措施”(Community Remedial Initiative)涵盖三大要素:

一、让违例者意识到自己的种族歧视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二、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如志愿服务等方式,弥补他们对个人及社群造成的伤害;

三、安排举行对话会,由专人引导,让违例者与受影响的个人或社区交流、反思,促进和解。

延伸阅读

内政部长可发限制令 但总统有最终决定权
内政部长可发限制令 但总统有最终决定权

他强调,法案并不强制违例者完成社区关系修复计划,没有完成者,检察官可纳入是否提控的考量。至于严重违例者,则不会获准参与计划,而是直接被提控,以释出明确且强烈的执法信号。

尚穆根:根据违规行为制定适当社区关系修复计划

国会星期二辩论这法案时,数名议员关注社区关系修复措施的具体内容、执行方式,以及衡量成效的标准,并提出相关建议。

例如,周凯年(蔡厝港集选区)强调,政府须以透明、严格的方式落实修复措施,以确保公众信任。官委议员拉斯瓦娜副教授(Razwana Begum)则关注政府如何与社区共同制定措施、确保资金充足,并由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执行。

尚穆根说,内政部将与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和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合作,根据违规行为制定适当的社区关系修复计划。

这些部门和机构也会同社区伙伴密切合作,共同落实和监督措施的成效。

他举例,如果安排得当,让违例者为受害社群提供志愿服务,“可能比起诉、罚款或监禁等处罚更有效,这不仅能促进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双方建立更正面的关系”。

尚穆根也认同议员杰乐(宏茂桥集选区)的观点,即每个计划的具体内容,都应根据具体情况做一定调整,确保贴合个别需求。

但尚穆根也说,对于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的人,政府无法强迫他们改变看法或表达悔意,但提供改造机会仍有助于缓解社区紧张,并修复受损关系。

议员黄国光(义顺集选区)则关注严重违例者的改造问题。他说,这些人最终仍得重返社会,仅靠监禁未必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种族关系。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参与消除种族偏见的项目,至关重要。

尚穆根说,严重违例者在狱中将参与多种项目,包括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改造计划,帮助他们调整思维模式、纠正行为,并降低重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