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阵阵凉爽的晚风中,2025年春到河畔告一段落。今年的活动吸引约103万访客人次,创下冠病疫情后的最高纪录。

2024年的春到河畔共吸引约101万名访客人次,今年的访客略有增长,多了2万多人次。

春到河畔在星期三(2月5日)举行最后一晚的庆祝活动。当晚天公作美,没有下雨,清凉的阵阵微风也为在场的人们带来丝丝凉意。

傍晚7时,活动还未开始,已有许多身着红衣的公众早早排起长队,期待抢占最佳座位,欣赏精彩的表演。

华乐、武术、舞蹈、歌唱等丰富多彩的表演让公众掌声不断。庆祝活动的下半场由新传媒艺人呈献“新加坡派”农历新年特备节目,以“红头巾”为主题,通过诙谐短剧和歌舞演出贯穿全场,涵盖华族舞、现代舞,以及娘惹舞蹈。

延伸阅读

歌台艺人大汇聚 春到河畔金曲飘
歌台艺人大汇聚 春到河畔金曲飘
本地艺人齐聚春到河畔 电影之夜唱响新春暖心祝福
本地艺人齐聚春到河畔 电影之夜唱响新春暖心祝福

小小芭蕾舞者化身小“灯笼” 台上翩翩起舞

今年也有一些首次参与“春到河畔”的团体,其中包括本地芭蕾舞学院The Ballet School。当晚,16名七岁至九岁的舞者身穿红色芭蕾舞裙,化身小“灯笼”,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芭蕾舞学院创办人吴嘉希受访时说,学院能参加春到河畔的落幕演出是一种荣幸。她补充道,这次的演出特意在舞步、服装和音乐中融入华族文化元素,尤其是以象征吉祥与富贵的红灯笼作为主题。“这样的表演设计更能照亮舞台,增强表演的视觉效果。”

谈到小学员的反应,她笑道:“她们都很兴奋,一些学员也曾和父母一起观赏过春到河畔,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站上这个舞台,所以对她们来说特别有意义。”

她也提到,表演队伍中有两名马来学员,这次演出也是让她们接触和了解华族传统文化的机会。

倪德莉(50岁,销售经理)每年都会尽量与家人一起参与春到河畔的活动。她受访时说:“今天是活动的最后一天,所以特地来观看演出,希望能沾沾喜气和财气,得到好运……能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走走看看,也是蛮有意思的。”

她认为,年轻一代对农历新年的意义可能了解不深,因此这类庆祝活动的新年相关知识,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

来新加坡旅游一个星期的美国旅客帕拉琪(Prachi Saraiya,31岁)在参观滨海湾花园时,不禁被热闹的春到河畔所吸引。“这看起来真的很有趣,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体验。我们对新加坡的文化了解不多,这个活动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当地文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