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达达利公园野狗遭居民投诉,国家公园局要将野狗带走却遭超过3000名爱狗人士在网上请愿阻止。经过几回洽谈,公园局承诺会与动物福利组织紧密合作,妥善管理这些野狗。

去年11月22日,爱狗人士蔡珍珍(53岁,退休者)在联署网站Change.org上发起一份名为“让比达达利狗狗活下去”的请愿书,目前获得超过3100名爱狗人士签名支持。

蔡珍珍自2017年起开始喂养比达达利公园附近的野狗。她受访时说,公园去年9月开放后,野狗突然面对大量人群,活动范围也缩小,因此无法适应,偶尔会冲向人群吠叫,甚至追人。基于安全,居民要求公园局把野狗移走。

公园剩四只已绝育野狗

她说,公园目前仅剩四只已经绝育的野狗,它们都已成年、个性胆小,无法适应新环境,也很难找到愿意收养它们的家庭,移走后只怕会被人道处置。

为了让狗继续留在公园,蔡珍珍决定为狗请命,上网发起请愿书。公园局事后三次与蔡珍珍针对野狗的去留问题进行讨论,并承诺会优先为这些野狗寻找合适的收容所或领养人,但她还是担心,长期生活在野外的老狗无法适应新环境。

延伸阅读

比达达利公园开放 让访客漫步自然游走历史
比达达利公园开放 让访客漫步自然游走历史
巴西立3通道野狗追人 公园局:正诱捕将重置
巴西立3通道野狗追人 公园局:正诱捕将重置

“这些狗的健康状况也不明朗,就算有人收养,能否被驯化还是问题,安家的机会渺茫。”

她建议公园局设立屏障或增设告示牌,划分狗与公众的活动区域,并教育公众如何与野狗共存。“野狗不比宠物狗,它们自生自灭,能活10年已是奇迹,应给它们更多时间适应新环境,让它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余生。”

对于移走野狗的做法,公众看法不一。

常到公园散步的卢珊(31岁,建筑师)认为,野狗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不应等到野狗攻击咬伤人才亡羊补牢。“我也爱狗,但公园毕竟是公共空间,不该让部分人的善意成为他人的安全隐患。”

居民阿布达尔(39岁,送餐员)则认为,野狗是公园的一分子,大家平时多加注意就好,没必要将它们带走。“双溪布洛不也有鳄鱼,怎么就没人说要将它们移走?”

公园局:捕捉野狗后 会妥善管理

公园局回复《联合早报》时说,当局正在监测这群野狗,并采取人道方式捕捉它们。当局也在公园设立告示牌,提醒访客如何应对野狗。

公园局指出,在捕捉野狗后,属下的动物与兽医事务组(AVS)会与动物福利组织紧密合作,妥善管理它们,确保它们得到适当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