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吴佳仪不仅是泉原中学的地理教师,还是学校“零废弃”再循环计划的推动者之一。在她的带领下,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与社区居民分享一系列环保举措,展现绿色行动力。
坐落在淡滨尼8道的泉原中学,去年进行校内宣导,鼓励学生通过“清盘行动”(Clean Plate),只点吃得完的食物,以减少浪费。
校方还在食堂设置两台自动堆肥桶(food waste composter),供学生和食堂摊主放置食物残渣、厨余,经过24小时生物分解后转化成有机堆肥。
吴佳仪指出,这些举措不仅能引导学生通过小举动做出积极改变,增强环保责任感,还能减少学校的垃圾处理费用。
除了处理食堂的厨余垃圾,吴佳仪和其他教师还带领学生走访邻里及周边地区的一些菜摊,收集准备丢弃的烂菜叶,带回学校利用堆肥机循环再用。
“这些堆肥不仅供学校绿化使用,还用于二年级的应用学习项目,学生在校园内种植蔬菜。我们还将堆肥赠送给社区邻里、种植花卉的老人院。国家公园局对我们制作的堆肥感兴趣,计划试验不同材料的堆肥效果,我们也将堆肥提供给裕廊湖公园。”
为了确保厨余垃圾顺利分解,她们还向家具店索取木屑和粉尘,或收集纸箱和厕纸筒,将这些材料加入堆肥桶中,以帮助调节湿度,确保分解和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带学生参加环保概念展览 分享可持续环保措施
去年11月17日,吴佳仪特别带领学生参加在淡滨尼天地举行的“淡滨尼的4R”环保概念展览,与居民和嘉宾分享学校的可持续环保措施。
当天,她和学生将堆肥及自制的防蜗牛蛋壳碎包装好,附上生产过程、成分及使用说明,分享给居民。
吴佳仪说:“下半年,学校将举行新一届的再循环比赛,鼓励学生将家中可回收的废品带到学校。我们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拼,看看哪一班带来的废品更多、更重。”
这些废品到时将投放到蓝色回收箱,由回收业者进行再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