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补习中心筛选和招收成绩优秀学生进入补习班,以及通过广告宣传自家学生考取好成绩等手法,教育部长陈振声认为非常不可取,这么做只会增加家长的焦虑。

陈振声星期二(2月11日)在一场题为“从基础发展至前沿——我们的教育之路”讲座上发表演说后,就教育课题与现场的国立教育学院应届毕业生和宾客展开讨论会。

一名与会者提问,不少学生如今可通过校外补习中心接触到丰富多元的学习项目,要如何确保每个学生无论经济条件如何,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机会?

陈振声说,长久以来,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总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一些国家尝试禁止补习,但往往导致补习行业转入地下,效果更不理想。

新加坡的做法则是确保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背景,都可接受高素质的教育。他指出,教育部教师和补习教师的区别在于,教育部教师从来不会选学生来教。

延伸阅读

陈振声:教育改革须按社会转变步伐调整速度
陈振声:教育改革须按社会转变步伐调整速度
投身教育40载几经变革 退休校长:要教书更要育人
投身教育40载几经变革 退休校长:要教书更要育人

“补习行业令我担忧的是,当中有一些害群之马,损害了整个教育领域的名声。例如,你经营一家补习中心,招收经筛选的学生进入补习班,你如何为学生的教育增值呢?”

此外,他也不认同一些补习中心在广告中宣传自家考取好成绩的学生,他认为这样只会增加家长的焦虑感,以及害怕孩子成绩赶不上他人的心理。

陈振声指出,学生因为自认赶不上进度,希望获得援助而上补习班,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家长因为要孩子追赶成绩而让他上补习班,那么家长应想想,这么做是否是为满足自己未实现的理想。

“当我们都在追逐同样的成功指标,我们会因为迫使孩子成为另外一个人,而忽略他们真正的强项。”

拓宽成功定义 不应与他人攀比

此外,陈振声在演讲也呼吁人们拓宽对成功的定义,不应该与他人攀比,而是肯定每个人的不同强项与才艺,以及他们所能为社会发挥的作用。

“所谓成功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尽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通往成功有不同的渠道,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实现自己独特的潜力。”

他指出,人们的竞争从不在于内部,而是作为一个新加坡团队,如何建立最有才华的网络,与全球更强大、资源更丰富的系统竞争。

对于如何协助新加坡人更好地应对海外竞争,陈振声说,我国教育体制会展开两项结构性转变,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中。

这包括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志向,提供更为量身定制的教育,以及多元的升学渠道,并且通过科技的使用扩大和提升教育的成效。此外,学校也会鼓励学生奠定自发学习的精神,探索学校和课本以外的知识。

陈振声也说,我国要继续推进终身学习精神,鼓励人们离开学校后,发掘学习的乐趣以及掌握新技能。为了实现这些结构性转变,我国也必须继续支持教师提升技能,以应付更复杂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