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局4月1日起加强防范鼠患,对物业经理和业主进行有关问责。

当局将针对三类情况着手加强控制,即没妥善处理垃圾或整理场地,为老鼠繁殖制造有利条件;垃圾桶和垃圾收集中心等有缺陷,使老鼠容易进入;场所出现老鼠窝。

环境局星期五(2月14日)发文告说,新措施是要强调物业经理对于防范鼠患扮演着重要角色。物业经理须主动采取有效的鼠患防控措施,包括改善整体的清洁水平,以杜绝老鼠繁衍。

物业经理及业主若没妥善处理垃圾,或使环境有利于老鼠匿藏或繁殖,环境局可援引环境公共卫生法令(Environmental Public Health Act)和控制害虫与杀虫剂法令(Control of Vectors and Pesticides Act)展开执法。

初犯罚款最高2万元 或监最长三个月或两者兼施

根据控制害虫与杀虫剂法令,违例者若是初犯,可判罚款最高2万元或监禁最长三个月,或两者兼施。若触犯环境公共卫生条例,初犯可面对罚款最高1000元;被判刑后,若违例行为持续,每天可追加罚款不超过100元。

延伸阅读

用热探测监控精准捕捉鼠踪 环境局试行防治鼠患新方
用热探测监控精准捕捉鼠踪 环境局试行防治鼠患新方
美世界熟食中心现鼠踪 当局展开调查
美世界熟食中心现鼠踪 当局展开调查

环境局答复《联合早报》说,4月1日起才加强执法,是为了让有关各方有足够时间来审视目前采取的防鼠手段,并做出必要的改进。

环境局和新加坡食品局去年针对涉及鼠患的违例行为,展开了超过1000次执法行动,比前年的670次增多近一倍。执法行动的对象包括贸易场所的经营者、购物中心和饮食店面等。去年的执法行动,近半是针对业者没妥善处理垃圾。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在脸书发文强调,单靠执法不足以控制老鼠的数量。“业主、市镇理事会和害虫防治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也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更妥当处理垃圾、保持环境清洁,以及尽快封堵老鼠洞的做法,一起创造更健康的环境。”

马炎庆呼吁公众也尽一分力,共同防止老鼠繁衍,包括把垃圾妥善装袋并绑好、将厨余密封,以及保持环境干净等。

环境局也呼吁食品处理人员用可盖紧的容器把食物收藏好,放置点也应离地,避免让老鼠容易触及。

当局承诺会继续多管齐下来防止鼠患,包括积极监测和鼓励有关各方一同出力。这有助于当局做出适当决定,展开具针对性的干预行动,进而提升公共卫生工作的成效。

借助科技监测老鼠行迹 后巷装热像仪测试效果佳  

当局也借助科技工具来监测老鼠的行迹,例如传感器、红外线摄像机、热像仪(thermal cameras)及管道镜(borescope)等。去年,当局在小印度巴弗罗路(Buffalo Road)和直落亚逸街的后巷测试了热像仪,结果证实效能理想。当局过后对触犯条例的业主展开13次执法。

近期不时有公众通报发现鼠踪。《联合早报》本月初便报道武吉知马路上段的美世界熟食中心有鼠患,天花板和公共区域出现大量老鼠粪便,当局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