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在基础建设上继续做出投资,包括确保有足够资源开发航空枢纽。政府将为樟宜机场发展基金多注入50亿元,同时为樟宜机场集团提供担保。

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星期二(2月18日)下午发表2025财政年预算案声明说,我国必须在世界级基础设施上做出投资,并发掘创新方案来克服资源限制,解锁发展潜能。

他重申,我国若想维持枢纽经济的地位,须确保在实体和数码层面与世界持续接轨,我国的航空枢纽是与世界衔接的重要支柱,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T5)的建设能确保新加坡持续作为全球旅行和贸易的重要关口。

樟宜机场发展基金于2015年成立,旨在为建设T5预留资金。T5工程即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动土,预计2030年代中期投入运作,到时每年可接待的乘客最高可达5000万人次,使机场容量增加超过50%。

黄总理透露,政府已获得总统同意,为樟宜机场集团提供担保,降低发展T5和樟宜东辅助基础设施的贷款成本。

延伸阅读

因应海平面上升 本地探讨如何加固海岸线防护工程
因应海平面上升 本地探讨如何加固海岸线防护工程
黄循财:我国将设航空实验室助力全球机场营运
黄循财:我国将设航空实验室助力全球机场营运

为海岸及洪水防护基金多注入50亿元

海平面上升迫在眉睫,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多风多雨,到了2100年,本地约三分之一面积属洪水易发地段。

根据我国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我国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到本世纪末可能上升0.54米至1.15米。(蔡家增摄)
根据我国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我国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到本世纪末可能上升0.54米至1.15米。(蔡家增摄)

黄总理宣布,政府将为海岸及洪水防护基金多注入50亿元,使基金总额增至100亿元,确保建设海岸防护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可持续。

他说,防护海岸的措施可能从2030年代陆续落实,前后需要20多年或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就要开始拨备资金,这是深思熟虑的决定,确保我们有足够资金持续这方面的投资,对这一代和后代都有利。”

南部濒水区和樟宜海岸线研究料今年完成

公用局2021年启动为期约四年的市区—东海岸海岸线研究。这条海岸线全长57.8公里,分为樟宜、东海岸—滨海,以及南部濒水区三段。

黄总理说,裕廊岛和西北海岸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南部濒水区和樟宜的研究则预计今年完成。“我们会一步步完成全岛的防卫海岸计划。”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预料在3月初的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部门开支预算时,公布更多研究详情。

黄总理指出,从建设海堤、堤坝和潮汐闸门,到填海造地,政府正在计划一系列解决方案以更好地保障新加坡。

例如,我国2023年宣布通过填海在东海岸水域建造名为“长岛”的800公顷人工岛,以缓解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研究到落成需要数十年。单是技术研究需大概五年时间,包括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了解地段的土壤,以及征询利益相关者的反馈等。

黄循财总理发表2025财政年预算案声明时宣布,政府将为海岸及洪水防护基金多注入50亿元,使基金总额增至100亿元,确保建设海岸防护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得以持续。(陈渊庄摄)
黄循财总理发表2025财政年预算案声明时宣布,政府将为海岸及洪水防护基金多注入50亿元,使基金总额增至100亿元,确保建设海岸防护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得以持续。(陈渊庄摄)

黄总理重申,削减碳排放之际,我国也须预想最坏的局面,并采取行动保障新加坡免受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

副总理王瑞杰2020年发布财政预算案时宣布成立海岸及洪水防护基金,初期先注入50亿元,政府之后会在我国财政状况许可时再注入更多资源。

2019年,国务资政、时任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到,预计未来100年,政府会投入1000亿元来应对海平面上升构成的威胁。

根据我国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我国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到本世纪末可能上升0.54米至1.15米。

公用局:2021财年至2023财年已动用约2亿元

公用事业局海岸防卫署署长邱翠妮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2021财年至2023财年,公用局已动用约2亿元,主要用在排水项目,包括阿卡夫湖、赛阿威路水泵站,以及武吉知马一带的排水系统提升工作。

她说,额外的50亿元将用于资助海岸保护和排水工程成本和非经常性运营支出。“海岸保护是长期工作,到本世纪末料会动员更多基金,以资助海岸保护措施的设计和建设,包括市区—东海岸海岸线研究所涵盖的南部濒水区和樟宜。”

机场是我国交通、人员流动和货物流通的重要门户。因此,为‘樟宜机场发展基金’注资50亿元十分重要,能用于投资先进技术和基础设施,为未来10年到15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尽管我们目前是领先全球的航空枢纽,但竞争对手正加速赶超,我们须持续保持优势。——三巴旺集选区议员傅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