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披露永续发展数据不仅利于建立品牌,不少年轻人找工作时也关注企业是否为环保尽一分力,还是有漂绿之嫌,没有兑现环保承诺,这都是应聘的考量。”
陈莹恩(21岁)自幼喜欢沉浸在大自然,也喜欢接触动物,中学时期到新加坡动物园当义工,向游客推广永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后来,她也参加新加坡青年志愿团队领袖培训计划,推动宣导修复文化的试点项目。
“年轻人关注的课题很广,有的关心心理健康,一些关心年长者或小孩。我更关心永续发展,因为这个课题牵涉社会各层面人士,每一个宣导努力带来的改变会荡起涟漪,影响整个社会。”
虽然心系保育,但陈莹恩基于务实的就业考量,决定到新加坡管理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士和社会科学学士双学位——因为她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她认为,永续发展属于新兴领域,不少年轻人尽管怀有热忱,却也不敢笃定社会关注这个课题的趋势会长久持续。
“不过,社会早前大概没预料到人工智能(AI)会变得像今天这般炙手可热,永续发展估计会越来越受关注,且有市场,尤其当更多企业已开始探讨如何把永续发展目标融入业务中。”
因环保社团选择新大
陈莹恩报读大学的考量包括学校提供哪些课外活动,希望有机会回馈社会,最终选择新大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有个叫做SMU Verts的环保社团。
陈莹恩目前是SMU Verts的主席,从社团收获的最大满足感是举办各种活动,向背景各异的学生分享环保的重要,特别是对环保感兴趣,但不知从何做起的学生。她希望搭建桥梁,帮学生从认识环保,到身体力行为环境贡献。
“永续发展是确保这一代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同时,也保存足够资源给下一代人。我们都不希望这一代人可以享受美好的事物,却要下一代人承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