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各国深知核武、生化武器、网络攻击、假信息战和人工智能武器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威胁,全球技术竞赛依然愈演愈烈。在这个分裂的世界里,争相寻求技术突破可能危及全人类生存,因此需要有深厚技术知识的防务科技领袖,来为新技术的安全应用设定防护栏。
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竞赛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他说:“美国、中国和欧盟投入巨资,争夺领先地位,这场国家间的竞赛不仅不会停止,还会持续升级。但无论是在人工智能、核武器或其他领域,真正必须守护的全球公共利益是人类的生存。如果一个国家赢得这场竞赛,却危及整个人类,那又有什么好处?”
他指出,在这个分裂的世界里,那些有能力设立防护栏的防务科技领袖声音微弱,甚至无人倾听。人们往往只在危机发生后才求助于他们,这一反常现象亟待纠正。
第五届新加坡国防科技峰会(Singapore Defence Technology Summit)星期二(3月18日)开幕。黄永宏为开幕晚宴致辞时,重点谈论科学家应该在新技术的安全应用上拥有话语权。
黄永宏:发明新技术科学家等人 不应只是“产婆”
黄永宏以参与研发核武的原子弹之父奧本海默为例说,奧本海默在原子弹研发成功后,成为国际军备控制和核监管的倡导者。他反对发展氢弹,觉得这种毁灭性武器引发的军备竞赛,将为世界带来极大的危险和不稳定。
直至今日,这种进步与威胁的两难局面依旧存在。黄永宏认为,发明新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应该只是一名“产婆”,在技术诞生后就失去养育孩子的权利。
“控制和恰当地利用新技术需要深厚的技术知识,但往往恰恰是那些不精通技术的人,肆意应用它们。”
以社交媒体应用为例,他认为,当初如果在全球数十亿人口开始使用前,就有立法制定防护措施,那至少能够保护像未成年人这样的弱势群体,待监管机构想要采取措施,已为时太晚。同样的过程,正在民用和军用人工智能领域上再次上演。
他因此认为,随着世界日益分裂,开展这些对话变得愈加迫切。如今,无论是国家还是集团,都更注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和自给自足。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共同体缺乏推动限制权力、减少破坏、遵守比例原则、避免主动袭击等方面的倡导者。
为期三天的国防科技峰会,今年聚焦于地缘政治和持续变化的威胁如何影响科技发展,探讨科技与合作在应对不确定未来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国防科技局局长黄泽升在文告中说:“本次峰会举行的时期,恰逢多个重要因素交汇之际——全球冲突、地缘政治不稳定、国防预算增加及科技快速发展,这些因素都会对国防技术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因此在前进的过程中,展开对话和建立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副总理王瑞杰星期三(19日)将发表主旨演说。其他演讲者包括韩国国防采办项目管理局局长石钟根、美国甲骨文首席执行官卡茨(Safra Catz),以及法国人工智能起步公司Mistral AI联合创办人朗普勒博士(Guillaume Lample)等。
共有超过600名来自政府、业界和学术界的思想领袖、政策制定者和技术专家,参与今年的峰会,包括40个国家的100名高级官员。峰会由国防科技局主办,2018年首次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