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化遗产企业计划星期四(3月20日)起开放提名,首阶段覆盖甘榜格南、牛车水和小印度等历史街区,面向经营至少30年的传统企业,并将逐步扩展至更多地区。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日前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部门预算时宣布试行这项计划,支持具有历史、社区和文化意义的传统企业。国家文物局星期三(19日)公布更多细节,包括提名资格与支持措施。

这项计划是“新加坡文化遗产计划2.0”的一部分。无论是承载本地文化的糕饼店、药铺,还是拥有独特传统技艺的花环匠、藤制家具匠人,都有望入选。

入选企业将获品牌推广与业务能力提升方面支持

入选企业将获得品牌推广与业务能力提升方面的支持,包括专属的文化遗产企业标识,可以展示于产品包装、店面、数码及社媒平台,并通过文化遗产网站Roots.gov.sg、新加坡仲夏夜空等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此外,企业也可获得定制化商业咨询与补贴,实现转型升级,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

新文化遗产企业计划 助老字号推广品牌促进文化凝聚力
新文化遗产企业计划 助老字号推广品牌促进文化凝聚力
文物局推出文化遗产新启点 探索金文泰历史地标
文物局推出文化遗产新启点 探索金文泰历史地标

百年老字号白新春茶庄第四代茶人白进火受访时说,这项计划为传统企业提供品牌重塑、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支持,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展翅高飞。

他认为,计划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能帮助传统企业掌握现代商业模式,延续百年基业。若茶庄成功入选,可以让更多人,包括国际市场,更深入了解南洋茶文化及新加坡的文化特色。

“补贴是额外助力,但即使没有,仅凭咨询与支持,我们也能走得更远。”

他指出,计划也为传统行业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文化与商业合作,创造更多商机。

小印度甘贝尔巷65年老商号Jothi Store and Flower Shop的第三代传人雷古纳特(Regunarth)认为,这项试行计划意义重大,能有效助力传统企业的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品牌塑造能提高知名度,让公众认识这些经营数十年、甚至传承四代的企业,这是新加坡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

他指出,许多传统生意因年轻一代不愿接手而逐渐消失,品牌化不仅是一种认可,也正式承认其历史价值。

“继承人不必局限于家族继承,接班人可以是对行业感兴趣的人,我们可以指导他们经营,让生意延续。时代变了,传承方式也应调整。”

符合提名资格的必须是在本地注册并运营至少30年、至少30%的股权由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持有的企业。这些企业须连续经营,停业时间不超过两年。首批开放给位于中央区,即牛车水(水车路、武吉巴梳路、尼路)、甘榜格南、小印度、市政区、勿拉士巴沙—白沙浮及乌节路的企业。

提名时间开放至5月18日。公众可上网了解计划详情。文物局鼓励公众在提名前先与企业互动,确保提名更具说服力。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可自荐或提名同行,所有提名将由文物局及评审委员会评估,结果将于今年第三季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