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缓疗护不仅限于为年长者提供护理和援助,本地一对父母就通过纾缓疗护团队的支持,与病重的新生儿子度过了短暂却温情满满的三天。随着需求增加,国立大学医院与保险公司和居家护理服务业者合作,支持更多来自各年龄层的病患接受纾缓疗护。
33岁的李乐心去年2月得知自己怀孕时激动不已,却在产检时发现宝宝患有多种疾病,存活的概率不高。
尽管如此,她和丈夫肖恩(Shawn Michael Stewart,34岁)还是决定把宝宝生下,并在邱德拔—国立大学儿童医疗中心的小儿纾缓疗护服务团队协助下,与儿子乐融(John Francis Stewart)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三天。他们一家三口制作了小脚印纪念模具,也拍了全家福,留下珍贵回忆。
有别于临终疗护(Hospice care),纾缓疗护(Palliative care)旨在协助重病患者管理病情,并提高他们和看护者的生活水平。
国大医院说,自2020年成立小儿纾缓疗护以来,所服务的患者人数从2021年的29人增加到2024年的53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年长病患的纾缓疗护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国大医院携手11业者 扩大纾缓疗护病人服务
为此,国大医院3月21日与五家保险公司和六家居家护理业者签署合作备忘录,扩大对纾缓疗护病人的支持和服务。这11名业者包括友邦保险(AIA)、保诚保险(Prudential),以及雅西西慈怀病院等。
其中一个重点,是探讨如何协助更多的临终病人能在家中接受纾缓疗护。这能支持病患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临终旅程,包括在家中与亲人度过最后时光。
国大医院医疗委员会主席普辛德南(Mark Puhaindran)客座副教授说,纾缓疗护和支持照顾(supportive care)不仅关乎医疗护理,也确保病患和家属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刻仍有适当的护理和尊严。“通过与保险公司和居家护理服务业者合作,我们可以扩大家庭护理的触及范围,减少财务方面的顾虑,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每个生命阶段的支持。”
为了支持住院的病患过渡到家庭护理,国大医院去年11月推出了医疗器材租借计划(EquipRENT),提供病床、轮椅、制氧机和坐便器等基本医疗设备。病患和家属无需押金和预先付款,就可租用设备,特别有利于想要在家或社区疗养的病患,顺利进行出院后护理。
计划至今已为21名患者提供了器材,并获得积极反馈。国大医院将继续评估,并探讨扩大计划范围。